-
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 國家高新區總數增至168家
2018/3/26 12:48: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荊州、黃石大冶湖、潛江、九江共青城、宜春豐城、湛江、茂名、楚雄、淮南、榮昌、永川、懷化等12家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至此,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68家。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荊州、黃石大冶湖、潛江、九江共青城、宜春豐城、湛江、茂名、楚雄、淮南、榮昌、永川、懷化等12家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至此,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68家。
(圖片來源:互聯網)批復要求,新升級的國家高新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努力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成為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
據了解,從1988年第一家國家高新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到現在,30年來,國家高新區不辱使命,堅持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科技創新資源迅速聚集、科技企業快速成長、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標志性引領作用,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
國家高新區作為新經濟引領者、雙創示范基地,為科技型企業成長提供了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全國獨角獸、瞪羚企業的主要聚集地。2017年發布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獨角獸企業達131家。其中,104家在高新區,占比達79%。而北京中關村更是除美國硅谷外,全球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區域。《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數量達到2576家,大幅增加的瞪羚企業對國家高新區經濟增長作出突出貢獻。其中,超過半數的瞪羚企業分布在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等高新區。
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40%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中,96家誕生于國家高新區,以小米、華為、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誕生于此。
依托國家高新區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投入強度最大,創新成果最豐碩的區域。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轉型升級新引擎作用不斷增強,創新創業蔚然成風,“雙創”領頭羊作用日益凸顯,開放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拓展,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同時,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要突破,成為改革先行先試的“探路者”。
截至2017年年底,17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56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引擎,研發投入全國占比超過44.3%,新產品收入超過全國1/3,勞動生產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倍。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廣東深圳等國家自創區對所在地區GDP增長貢獻超過20%,成為創新發展“領頭雁”。
據悉,今年1月召開的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結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布局。加強指導和培育,重點推進中西部地區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引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開展東中西科技創新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而此前發布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40家左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