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頭持續加碼 云服務市場進入加速洗牌期
2018/8/7 10:12:12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云計算服務在中國越來越熱。無論是傳統軟件公司,還是IT巨頭,甚至連互聯網公司和眾多創業企業都紛紛涌進這一市場,意欲掘金,云計算產業已全面爆發。就國內市場來看,根據工業和信息云計算服務在中國越來越熱。無論是傳統軟件公司,還是IT巨頭,甚至連互聯網公司和眾多創業企業都紛紛涌進這一市場,意欲掘金,云計算產業已全面爆發。就國內市場來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目標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在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下,今年上半年不少云服務上市公司也迎來了業績爆發期,表現不俗。與此同時,云服務已成為投資爭搶的焦點之一。隨著巨頭們的持續加碼,中國云服務行業正在進入加速洗牌期。
業績頻報喜
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初步統計,多家公司均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翻番。
據安信證券研報分析,從目前已經披露的中報預告來看,云服務概念成分股今年二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40.75%(剔除中興通訊),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2.94%和8.38%,或將引領行業發展再創新高。
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68家相關云服務上市公司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到44家,占比為64.71%。其中多家公司均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翻番。
而一些云服務上市公司則已經開始進入業績收割期。以用友網絡為例,根據其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00萬元到13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6376.87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凈利潤8000萬元到11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1.03億元,這也是其業績近三年來首次實現扭虧為盈,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區間為2.08億元至2.38億元,同比增長101.37%至130.42%,其中云服務與金融業務收入增速實現大幅增長,收入占比提升較大。
云服務上市公司的不俗表現也引起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據悉,截至7月20日收盤,包括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在內的近50家基金公司披露的二季報顯示,有42只云計算概念股被公募基金重倉持有,合計持股數量為6.81億只股,合計持股市值約119.38億元。此外,云服務商受資本市場青睞的程度仍將勢不可擋。根據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云服務商(不含小型SaaS廠商)獲得了總計超過27億元融資。在今年年初,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旗下金山云宣布繼D系列兩次融資累計5.2億美元后,再次獲得了2億美元融資。至此,47天內金山云三次發布D系列融資消息,總額達7.2億美元,公司投后估值達23.73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云行業融資額和估值的最高紀錄。今年7月,金山云宣布拿出18億元全面建設北方最大的云計算核心節點數據中心。
號稱具有全云能力的華云,也在6月獲得了來自廣發證券、清華控股基金等的10億元戰略投資,據華云數據集團董事長、總裁許廣彬介紹,此次融資是企業IPO之前的最后一輪融資。
興業證券計算機及互聯網資深研究員雷靂表示,前幾年,云計算作為當時貫穿熱點板塊的重要技術被資本所重視,但是相關公司從產品落地到業績增長都未實現預期目標,而經過幾年的發展,云計算等創新技術不管是在規模效應還是在性能成熟度上相比2014-2015年的雛形階段都不可同日而語,以此為新型架構的IT布局方式正從互聯網行業向醫療金融等行業滲透。當初對于云計算推動整體產業升級,以及加持上市公司業務增長的預期已正式進入驗證階段。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云服務市場頻頻傳來喜訊,但目前還得不到資本青睞的中小廠商則通過抱團取暖等方式來延續其發展。因為新技術都要走過觸發期、復蘇期、成熟期等階段,而每一個階段少則兩年、長則十年,如果單打獨斗是很難發展的。但是如果通過共享優質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則能共同打造良好的競爭力。
巨頭持續加碼
在云計算產業充滿巨大前景的激勵下,巨頭們紛紛加碼云計算。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全球云計算規模預計2020年將達到1435.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2%。同時,公有云2013-2017年均復合增速為23.5%,遠遠超過了整個IT行業的支出。在云計算產業充滿巨大前景的激勵下,巨頭們也紛紛加碼云計算。
國內云計算的發展趨勢已勢不可擋。雷靂透露,阿里云仍然是市場的領跑者,占據半壁江山,騰訊云大概占9%-10%的份額,青云、金山云也占到了5%左右的份額。除此之外,華為云、京東云等新進入者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目前,阿里云持續走國際化路線;騰訊云面向游戲、交通、娛樂、汽車等領域布局行業云計算市場;以金山云、華為云為代表的則瞄準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提供彈性云服務器、對象存儲服務、軟件開發云等云計算服務。
從業績來看,2017年中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第一的廠商阿里云的收入的111.6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2018財年阿里云收入達到21億美元,約為133億元。阿里巴巴在過去九年對云計算的長期投入,正在對公司和投資者形成價值回報。在2018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騰訊也史無前例地提到了騰訊云的運營情況,財報顯示,受游戲、視頻、電子商務及O2O行業增長的推動,騰訊的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100%。騰訊加碼的速度越來越快。
馬化騰在今年5月的騰訊云大會上就表示:“云平臺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各行各業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積極擁抱。云平臺既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天然載體,也是經濟社會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基礎設施和核心的工具。”今年上半年,騰訊12.66億元戰略投資東華軟件,3億元受讓常山北明2.24%股份,4億元拿下常亮科技7.14%股份,另外有10億元用來投資騰訊云(重慶)工業互聯網智能超算中心的落地。3月底至6月中旬,騰訊云先后在美國、俄羅斯等開設數據中心,快速構建起了全球24小時的“無差別”服務。截至目前,騰訊云已經在25個地理區域運營了45個可用區。
阿里云也不甘示弱。有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阿里在數據中心建設的資本支出增長了一倍多。2017年,阿里成立了達摩院進行基礎技術研發,并提出未來三年將投入1000億元進行基礎科學技術研發。與此同時,阿里云的產品技術也在快速發展,2018財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發布了316個新產品和功能,聚焦人工智能、數據管理以及安全領域,推動全球云計算產業發展。7月9日,西門子和阿里云簽署了備忘錄。西門子的MindSphere將部署在阿里云上,為中國的制造企業提供工業解決方案進行創新。雙方還將共同進行市場開發、培育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等。
與此同時,另一互聯網巨頭京東也悄然發力。早在2008年,京東內部就啟動了供應鏈倉儲、配送、售后、服務、金融、營銷、交易、數據、IT等各類資源SOA化,形成了自身的私有云平臺。對外,京東的各類資源也以API接口的形式提供電商軟件即服務(SaaS)應用。到2011年,京東內部云化的各類產品匯聚在一起,包括京東宙斯、京東云擎、京東云峰、京東云鼎、京東服務商門戶、京東云匯等等,合成京東云。2014年則正式面向傳統企業發布電商云解決方案,試水公有云市場。憑借實際業務驅動起來的京東云,在物流、金融、電商、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方面有著全棧式(FullStack)、全頻段(FullSpectrum)、全場景(FullService)的云計算服務能力。
今年上半年,京東將致力于PaaS(平臺即服務)研發BoCloud博云納入京東云陣營,后者6月26日宣布接受京東云聯合京東金融的戰略投資。截至目前,京東云擁有超過33萬名注冊用戶,客戶涵蓋了全行業,包括制造、能源、電商、物流、金融、互聯網、醫療、教育、傳媒等。(記者 祖爽)
轉自:中國商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