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國汽車電子整體發展情況分析
2018/8/20 14:55: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汽車電子通常是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稱,常由半導體器件組成的、用以感知、計算、執行汽車的各個狀態、功能的系統。主要以提高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經濟性、娛樂性為主要目的。其中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汽車電子通常是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稱,常由半導體器件組成的、用以感知、計算、執行汽車的各個狀態、功能的系統。主要以提高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經濟性、娛樂性為主要目的。其中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ECU),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娛樂通訊系統、駕駛輔助系統等。
汽車電子的市場主要包括前裝和后裝,公司業務主要在前裝市場。前裝市場是指由汽車電子生產廠商向汽車生產廠商提供配套電子設備;而后裝市場指汽車使用者自行購買汽車電子設備裝至汽車。車載汽車電子裝備在前后裝市場均有涉及,汽車電子控制裝備通常位于前裝市場。
汽車電子產業擁有十分重要的行業地位和意義,全球各國紛紛制定產業政策助力其發展。汽車行業擁有較長且覆蓋多個國家關鍵行業領域的產業鏈,在國民經濟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汽車行業的配套產業,汽車電子對于提升汽車的整體制造水平、進行新一輪產業變革擁有重要意義。由此,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子化轉型。產業政策的扶持將為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發展新機遇。
隨著各國政府對汽車低碳、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汽車行業對技術升級的需求逐漸加速。隨著世界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能源、環境等問題,各國政府對工業排放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針對日益頻發的交通事故,各國頒布系列法規政策,其中歐美日各國已將ADAS 列入汽車安全法規,日本也在2014 年將AEB 納入安全評分體系。這些政策法規都表明汽車行業進行技術升級以降低油耗、控制排放、提升安全性能迫在眉睫。
消費者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費結構日益升級,對汽車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望在逐漸延長的駕車時間中能夠通過車載系統增添行車樂趣、進行通信處理公務等,對汽車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除了傳統通信功能外,消費者越來越多的關注汽車的娛樂、交通等聯網智能功能,車載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也逐漸擴大,市場前景廣闊。
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產化率與滲透率有較大提升空間
1、全球汽車產銷量不斷增長,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全球汽車產銷量自2009 年至2016 年呈穩步增長態勢。其中,全球汽車總產量自2009 年的6176 萬輛增加到2016 年的9497 萬輛。同一期間,全球汽車總銷量由6556 萬輛增加到9385 萬輛。
新興市場發展迅猛,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銷量增長的主力軍。隨著新興國家經濟增長的步伐逐漸加快、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正在逐步崛起,而以美、日、德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制造大國的汽車產業亦穩步發展。中國已在2009 年以48.3%的同比增長率、1379 萬的整車產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此后雖然年同比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速。未來隨著新興市場國民經濟的增長、技術的不斷進步、居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新興市場的產業空間和消費市場會進一步擴大。
全球汽車產銷量的不斷增長推動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逐漸從高端車型轉向低端車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滲透。隨著全球汽車產銷量的增長、汽車電氣化普及、汽車電子設備占比成本提升,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其2020 年將達到2400 億美元。同時,伴隨著新興市場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居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汽車電子產品還將逐漸從高端車型向低端車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滲透。
2011-2020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目前新車汽車電子產品成本在整車成本中的占比與世界水平相比仍存較大差距,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目前中國新車汽車電子產品成本在整車成本中的平均比重為10%,其中轎車電子產品成本比重已達10%-25%。但世界汽車電子產品成本在整車成本中平均占比達35%,我國汽車電子化、智能網聯化水平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前景廣闊。預計,我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在2020 年達到1058 億美元。
2010 年-2019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行業集中度與國產化率的發展空間
目前,汽車電子行業市場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低且細分市場格局不一,高端產品領域目前供應商主要為歐美、日本等國的汽車零部件廠商。由于技術水平領先、先發優勢明顯、品牌實力突出,全球前十大知名零部件廠商如偉世通、大陸、德爾福等在汽車電子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占率,且較早紛紛進入中國布局。全球汽車電子市場亦主要集中于歐洲、北美、日本等地。
全球汽車電子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際主要汽車電子廠商及進入中國情況
公司名稱研發能力全球化水平進入中國市場規模博世極強在德國擁43個工廠;覆蓋50多個國家;150多家海外工廠很大德爾福極強全球擁198個工廠,34個技術中心很大偉世通很強在美國39個工廠,全球有50多個工廠很大江森控制很強在美、歐、亞、非地區有150多家企業較大電裝極強在日本11家企業,海外80多個企業和機構較大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國家對汽車電子產業的大力扶持、國內汽車電子技術水平的提升,本土部分企業迅速成長。隨著國家大力推行行業電子信息化、我國汽車電子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加上本土企業的本優勢和靈活的市場策略,我國本土部分汽車電子廠商成長迅速,開始逐步進入本土自主汽車品牌以及部分國際品牌汽車廠商的供應體系。
1、智能駕駛艙與高級輔助駕駛(ADAS)成汽車電子領域新機遇
顛覆傳統模式,智能駕駛艙定義人機交互3.0
智能駕駛艙定義是通常是指一個利用智能芯片和液晶顯示屏為駕駛者提供直接、多元的人機交互服務的汽車部件。具體而言,智能駕駛艙將傳統的駕駛信息系統、車載娛樂系統以及多個顯示屏等有機集成在一起,具有多屏融合、數字化顯示和智能控制等功能特點。智能駕駛艙主要包括中控信息系統、全液晶顯示儀表、抬頭顯示HUD、后座娛樂系統以及流媒體后視鏡等具體產品。
隨著信息技術、智能系統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機交互模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革。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車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更加普及。汽車的人機界面、內部空間、操作和交互過程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傳統意義上軟硬件分離的界面逐漸被復雜程度更高和功能更加豐富的整合界面所替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發生革命性改變。
傳統人機交互模式采用物理交互,結構單一且操作復雜,極大影響了用戶體驗的安全性、便捷性,智能駕駛艙應運而生,帶來全新人機交互體驗。傳統的人機交互1.0 模式主要是基于方向盤、物理按鈕和控制桿的物理交互模式,存在操作冗雜、結構單一等問題。傳統人機交互2.0 模式聯合手機的計算能力、車載信息系統以及互聯網,為駕駛者提供導航、地圖和音頻等更多功能服務,但是本質上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與傳統模式相比,智能駕駛艙引領了人機交互3.0 革命,其融合了數字顯示、多屏互動、智能監控、自然語言識別、人工手勢操作等多項技術,帶來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
2、滲透率與國產化率空間顯著,智能駕駛艙與ADAS 成汽車電子領域新增長點
隨著國家政策支持、車聯網的普及和智能汽車的逐步推廣。Analysys 易觀提出,截至2015 年底,中國的智能駕駛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5%,至2020 年,我國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的市占率將達到50%,市場規?蛇_757.8 億元。預測2020 年全球車聯網汽車數量將從目前的6000 萬臺大幅增加至2.5 億臺。政府“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助力車聯網及智能汽車的逐步推廣普及
2014-2020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預測(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智能駕駛艙帶來的人機交互3.0 模式,在未來有望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智能駕駛艙產品作為電動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等領域的核心亮點之一,將有望持續受益于行業的智能化發展,前景景廣闊。隨著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的進步、市場對車載信息、娛樂和控制形式的需求升級,對駕駛顯示的需求不斷升級,除了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外,用戶體驗度更好、功能給更加先進的中控觸摸屏、全液晶儀表、HUD 蘊藏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企業紛紛布局。估計,到2020 年國內智能駕駛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14 億元,2016-2020年CAGR 達25%。
2014-2020 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外企業看好智能駕駛業看好智能駕駛艙市場前景,紛紛布局產業鏈各個環節,以期在子行業中搶占先機。目前,國外企業在智能駕駛艙產業鏈各環節的競爭格局中處于領先或壟斷地位,國內企業也在加大投入和研發以期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市場占有率。
同時,隨著智慧出行的不斷升級,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是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另一細分方向。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智能增值服務將成為智慧出行的重要目標,而利用各類傳感器對環境的感知數據等新興技術對駕駛的控制決策進行支持成為未來發展方向,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 前景廣闊。隨著傳統車企對ADAS 系統的需求加大和國家政策助推,我國未來的ADAS 滲透率與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提升。2020 年國內ADAS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63 億。
2015-2020 年我國ADAS 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消費升級拉動需求,競爭優勢支撐成長
車載信息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簡稱IVI),是采用車載專用中央處理器,基于車身總線系統、移動網絡、互聯網服務等,形成的車載綜合信息處理系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能夠提供包括車載音響、移動電視、CD、DVD、MP3 播放器、車載廣播系統等娛樂服務和故障檢測、實時路況、三維導航、無線通訊等信息服務。整個系統以提高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為目的,極大提升了汽車的電子化、智能化水平。
汽車產銷量的不斷增長和用戶消費需求升級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智能駕駛艙產品帶來了發展新機會。隨著全球及汽車產銷量的不斷增長以及用戶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在漫長枯燥的駕駛時間中的娛樂需求加大。車載娛樂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音樂、游戲等功能,增添駕駛樂趣,而且能夠為用戶提供路況、地圖等信息,贏得市場青睞,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車載導航產業的迅速發展將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帶來全新行業機遇,而網聯智能化、電子化趨勢的推動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車載導航是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子市場,近年來車載導航逐漸成為汽車標準配置,呈持續增長態勢。我國前裝導航出貨量從2009 年的50.3 萬臺迅猛增長到2015 年的371.2 萬臺,且滲透率僅為15.15%,未來有望持續提升。全球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還處在成長期,市場規模在2012-2016 年間以10.8%的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800 億美元,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隨著用戶量的不斷提升、互聯網巨頭的不斷入場,車聯網將成未來發展趨勢。行業智能網聯化、電子化已成時代潮流,包含著內容服務、TSP、通信服務等智能化服務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未來市場空間將十分廣闊,隨著未來用戶數量的進一步增長和BAT 等互聯網巨頭的不斷入場,車聯網成為了未來發展趨勢。
3、駕駛信息顯示系統
駕駛信息顯示系統主要負責汽車運行過程中的狀態監測及故障報警,有助于提升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節能性,進一步降低油耗。新型的駕駛信息顯示系統采用了微電子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新興技術,逐步轉向智能化、數字化,擁有更高的精度和靈敏性,也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功能。
我國駕駛信息系統目前已經經過了傳統發展階段,步入了數字化發展階段,但整體技術水平仍有待提升。傳統駕駛信息系統發展階段包括機械式、模擬電子式發展,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已經開始逐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電子化轉型,但依然在技術上和國外汽車電子巨頭擁有較大差距。
國外汽車電子巨頭占據著較高市場份額和高端市場,內資企業目前主要服務于自主品牌車。在市場份額方面,由于技術實力領先,博世、德爾福、大陸、電裝、偉世通等國外巨頭占據著較高市場份額,但少數內資企業通過大力發展儀表和顯示技術也在逐步縮小與國外巨頭的差距。在市場領域方面,國外巨頭占據著高門檻的高端市場,我國企業基本主要為自主品牌車提供原廠配套。目前國內部分優秀汽車電子廠商經過多年發展,儀表和顯示技術已在國內外領先,潛力巨大。
4、車載空調控制器
車載空調控制器,即汽車空調設備的控制裝置。汽車空調控制器是通過檢測發動機轉速和車廂內溫度,并對信號進行邏輯處理后,對電磁離合驅動器和怠速閥驅動器進行控制,實現對車廂內空調裝置的自動控制,使車廂內溫度基本恒定并節省汽車能源。具體包括:手動機械式(早期汽車配置)、電動電子式(較經濟配置)、全自動(最佳方案)、多溫區自動(高端配置)。
全球汽車產銷量、保有量的增長及居民對汽車舒適度要求的提高促進了汽車空調市場的快速增長,為車載空調控制器打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2011-2015年的汽車空調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64%,2015 年的汽車空調市場規模為182 億元,預計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0 億元
2015-2020 年我國汽車空調預計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增長,為車載空調控制器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我國政府陸續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在今年9 月底落地的“雙積分”政策,提出將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國2020 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要達到200 萬輛,這一戰略有助于空調配套產業-例如車載智能空調及控制器產業的發展。
5智能駕駛前景廣闊,輔助駕駛系統進入成長期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是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傳感器、雷達、攝像頭讓駕駛者提前感知周邊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提高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的智能系統。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多樣,主要可分為感知預警、主動控制、泊車輔助、車內駕駛輔助四大類。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屬于人工智能的重要垂直應用領域。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按照自動化等級,將自動駕駛由低到高分為無自動化、智能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有限條件的無人駕駛和無人駕駛五個階段。其中高級輔助駕駛目前在我國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極可能最早落地且最具商業價值的垂直領域之一。
國家政策助力智能駕駛產業的發展。2015 年5 月,由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將無人駕駛汽車作為汽車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要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目標,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已提上日程。國家對于先進科技的資金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其中智能駕駛領域占有相當比重。智能汽車市場增長空間巨大,中國智能駕駛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 年將達到1214 億元人民幣,前景可期。
中國智能駕駛市場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并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截至2015 年,中國智能駕駛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5%,但其中仍然有大量的智能駕駛乘用車處于等級1-等級2 水平。預計到2019 年,中國智能駕駛乘用車滲透率將超過50%。智能汽車的逐漸普及在未來將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并進一步帶動相關車載軟硬件設施產業的發展。
2014- 2020 年中國智能駕駛乘用車滲透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行業生命周期來看,還處在市場導入階段,市場機會廣闊。ADAS規模將從2014 年的56 億美元成長至2018 年的102 億美元。在2013~2018 年之間實現17.1%的年復合成長率。全球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將在2020 年達到近40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我國ADAS 市場將穩步發展,并逐漸從高端市場向中低端市場滲透。
我國從2015 到2020 年會以年均30%的發展速度,達到12 億歐元的市場規模。全球ADAS 市場在2015-2020 年將會保持19.3%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和產品價格的下降,ADAS 的應用車型由高向低逐步下探,從豪華車逐步向中低檔車滲透。
2015-2020 年全球汽車細分領域收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就競爭格局來看,ADAS 市場的集中度較高,少數技術領先的歐美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在乘用車ADAS 領域,博世集團、大陸集團、德爾福、電裝、奧拓立夫等五大ADAS 系統集成商占有全球6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商用車ADAS 領域,博世集團、威伯科、大陸集團三家企業合計占有全球超過60%的市場份額。在我國,智能駕駛成為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爭相追逐的風口,智能駕駛的發展熱潮已經到來,在核心算法方面有創新優勢的企業會獲得領先地位。目前,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對智能駕駛爭相追逐,但發展路徑殊途同歸。車企主要以車聯網與 ADAS 發展為主,而互聯網公司直接切入完全無人駕駛層面,跨界合作成為一種普遍趨勢,智能駕駛發展熱潮已經到來。不過,由于我國ADAS 技術尚未完成,產業尚未成熟,因此在ADAS 核心算法方面具備技術優勢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將擁有廣闊發展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