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貨幣頂層設計基本完成 加密技術研發或將加速推進
2020/1/15 10:12:1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前期進行數字貨幣試點探索后,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繼續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的表態,央行數字貨幣目前基本完成了頂層設在前期進行數字貨幣試點探索后,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繼續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的表態,央行數字貨幣目前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等工作。
“事實上,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央行在頂層推動數字貨幣發行的意愿很強烈,今年隨著技術手段的成熟以及試點經驗的推廣,預計數字貨幣的發行會加快推進。”一位接近政策制定部門的人士如此判斷。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此前央行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到,“十三五”時期要加強金融科技(Fintech)和監管科技(Regtech)研究與應用,同時要積極推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研究。
年內有望發布
事實上,在范一飛做出上述表態之前,2019年12月21日,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完成了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范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根據《財經》的報道,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對于試點進展情況,截至發稿,央行并未對此進行直接回復。
2019年8月,中央發布文件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其中提出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同時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對此,上述研究人士認為,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數字貨幣發行要試點先行,但是目前更多還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具體的方案。不過,在央行1月2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其再次表明將繼續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此舉也給市場帶來更多預期。
多位金融科技相關人士認為,隨著央行年初對數字貨幣推出的一再表態,預計官方將加快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度。
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接受和使用。通俗地說,數字貨幣是一種基于節點網絡和數字加密算法的虛擬貨幣,其類型可以與真實貨幣按照一定的比率兌換,也可以在虛擬社區內使用。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蔡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數字貨幣是傳統貨幣和互聯網+相結合的產物,是金融貨幣領域的“互聯網+”,符合當下的電子支付潮流。“現階段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偏重于對M0(流通中的現金)的替代,因為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都是基于商業銀行賬戶,目前已經實現了電子化或數字化,因此沒有必要再次數字化”。
澳洲會計師公會華南區副會長陳建峰透露,目前世界范圍內對數字貨幣的研究主要有加密和非加密兩部分。對中國來說,監管部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密部分,因為像支付寶、微信等沒有加密的貨幣和銀行的聯動運用已經非常成熟。
“但是對于加密部分的法定數字貨幣來說,一旦發行就要確保其安全性,要保證算法的唯一性,并在一定時間內不能改變,這是目前數字貨幣發行前很重要的準備工作。因為貨幣不僅要加密,還具有流通功能。”陳建峰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在央行發布數字貨幣相關政策后,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高漲。
根據陳建峰的觀察,目前中國境內很多公司,特別是在區塊鏈技術或者比特幣方面有研究的金融科技公司,都表現出想參與的意愿。但受我國貨幣發行條件的限制,央行目前并沒有要放開數字貨幣相關內容給市場的打算。
蔡昌則認為,中國數字貨幣會在試點地區、試點領域先行推廣,如果技術和時機成熟,將會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推出數字貨幣。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數字貨幣發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開發中的全球加密貨幣Libra依靠Facebook的全球用戶基礎,將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體系。這意味著數字貨幣一旦發行成功,將對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貨幣體系帶來挑戰。”蔡昌在接受采訪時坦言。
眾所周知,美元作為國際上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具有全球流動性“總閥門”的作用。根據各國向IMF公開且匯總的數據,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10.9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第一,總量約為6.75萬億。
然而,這一局面有望隨著數字貨幣的發行而發生變化。蔡昌認為,數字貨幣發行成功可能會成為現行主權貨幣的補充貨幣,也可能會成為一國主權貨幣,從而替代現有主權貨幣,最終成為國際本位幣,從而沖擊現有主權貨幣地位。
截至目前,世界上有近70%的央行都在研究數字貨幣,其中包括美國、中國、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家,大多數國家的央行對發行數字貨幣仍持謹慎態度。
對中國而言,數字貨幣強調支付和零售用途,在此基礎上,再逐漸考慮擴大數字貨幣的用途。“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地區、場景和服務范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是中國數字貨幣的思路,未來會逐步推廣至更多領域以及國際貿易中,從而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蔡昌說。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將有利于加速中國人民幣國際化,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已經與近40個國家或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互換總金額已經超過了3萬億元人民幣。
市場預測,中國的數字貨幣如果可以率先與全球非國家化數字貨幣進行計價交易,那么中國的數字貨幣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結構性地完成人民幣國際化,并迅速成為全球性的計價、交易和儲備貨幣,堪比曾經的黃金美元、石油美元,在重構未來的全球貨幣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
陳建峰則表示,數字貨幣的推出涉及應用場景、加密技術等方面的要求,需要程序化管理,但基于中國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先進經驗,數字貨幣的本土研究技術也相對成熟。
在他看來,數字貨幣采取和電子支付相結合的方式,將促使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的去中心化,從而可以輕松實現快捷交易、跨境匯兌等。(杜麗娟)
轉自:中國經營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