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雪+科技”:解碼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2020/1/16 15:09:11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每年冬天,“冰城”哈爾濱都會誕生一座“冰雪王國”,滿足四方游客對冰雪的期待和想象。 復合冰材料讓冰雪結構不斷延展,LED點每年冬天,“冰城”哈爾濱都會誕生一座“冰雪王國”,滿足四方游客對冰雪的期待和想象。
復合冰材料讓冰雪結構不斷延展,LED點光源暈染出炫麗“冰花”,非線性冰建造型更新冰雪建筑的現代審美……作為我國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第21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共使用22萬立方米的冰,通過一系列材料創新、技術創新、施工創新,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
在這座“夢幻城堡”,占據“C位”的當屬主塔——“冰雪之冠”。不同于以往西式城堡、中式城樓等古典建筑橫平豎直、棱角分明,這座主塔遠眺像兩座連綿的山峰,又像洶涌的波浪,頗具線條感和流動性。它高40米,相當于15層樓高,用冰量2萬立方米,是本屆單體最大、用冰量最多的冰建景觀。
本屆冰雪大世界設計師王曉雨說,主塔采用非線性雙子塔結構,運用建筑業內流行的設計手法——參數化設計語言。在以往二維曲線冰建基礎上,團隊創新應用三維立體曲線,展現了剛與柔、力與美的完美融合。
匠心不僅體現在設計上,也凝聚于雕工上。這些非線性的圓弧,都是冰建師在幾十米的高空,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一刀一鏟手工打磨出來的。由于外表都是曲線,每300毫米就要做一個橫剖面圖紙,也就意味著每鋪一層冰就需要一張施工圖紙,設計師要與冰建師一起測量,找準位置和距離。
除了“高大上”的冰雪建筑,一些“小而美”的冰雪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光之旋律”如同錯落排列的音叉,只要音樂響起,光柱就隨之律動,演繹聲與光的協奏;在“冰雪琴鍵”上,游客踩上去便會發出清脆的音符,呈現人與景的互動……
“日光下晶瑩如玉,月光下萬紫千紅。”夜晚,冰舞臺上燈光閃耀,如同一團烈火熊熊燃燒。王曉雨介紹,這是今年首次嘗試的LED點光源技術,也就是每個光源點都可以向周圍空間均勻發光,整塊冰面可以通過電腦控制變幻出各種圖案。
以往,冰燈使用一節一節的傳統燈管,光線刺眼、連續性差,觀感不佳。2015年,LED燈帶“上線”,讓冰燈發光逐漸均勻。如今的“點光源”則讓燈光更加柔和細膩、明亮通透,也更加節能環保。
在冰雪大世界一角,一座貝殼形狀的建筑里,不少游客坐著冰椅子、圍著冰桌子,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享受“冰火兩重天”的樂趣。這是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超大型冰殼建筑。
冰殼設計和技術提供方——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國際冰雪建筑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羅鵬說,大跨度冰雪建筑的背后,蘊含著材料、結構、設計、建造等方面的協同創新。“簡單來說,就是在水中增加某種物質,使冰的強度增大、韌性增強,克服冰屋內部空間小的局限,實現冰雪建筑建造技術與冰雪復合材料的創新結合。”
“傳統冰屋是用冰一層一層砌上去的,這個冰屋則是‘澆’出來的。”羅鵬說,從結構性能和空間需求出發,運用充氣膜結構定型;施工人員每天在膜外澆筑復合冰材料。兩周之后,其厚度達到15至25厘米,再把膜撤掉,冰屋就基本建成了。考慮到冰屋內人多,熱氣容易成霧,屋頂上還設計了若干個排氣孔。
“用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為冰雪建筑和冰雪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羅鵬說,冰屋的建造不僅可以為餐飲、娛樂提供硬件設施,還能增加酒吧、迪吧、秀場、婚慶等項目,給游客帶來更多新鮮體驗。(記者楊思琪)
轉自:新華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