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零食”標準真正“落地”尚待時日
2020/6/15 11:09: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武漢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濱崎食品有限公司、寧波吉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制定。這也是國內首份關于“兒童零食日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武漢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濱崎食品有限公司、寧波吉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制定。這也是國內首份關于“兒童零食”的標準,在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明確規定。
兒童零食擁有海量的消費者,市場規模巨大。然而,長期以來,兒童食品,尤其是適合3周歲以上兒童食用的零食以及其它各類食品卻缺乏專門為兒童量身打造的標準。很多所謂的兒童零食所采用的都是成人標準,但兒童的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對食品中的相關成分尤其是各類添加劑的耐受、消化、代謝能力不及成人,如果兒童長期食用按成人標準生產的零食,很容易超標攝入相關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危害,影響健康發育成長。顯然,對應兒童的身體發育特點,兒童零食的標準應該比成人食品標準更嚴苛,比如,有些原料或添加劑不宜在兒童零食中出現,有些成分的限值應該更低。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的制定發布,回應了公眾的關切,也回應了從嚴控制兒童零食安全、更好地呵護兒童健康權益的需求。該標準對反式脂肪酸和輻照原料的排除,對糖、油、鹽的少添或限制要求,對物理感官、組織形態的安全要求,都能夠進一步降低兒童零食的風險,提升兒童零食的安全系數。
然而,由于兒童零食標準存有先天性、基礎性缺陷,其效果難免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個缺陷就是兒童零食的概念邊界太模糊,盡管《兒童零食通用要求》的適用范圍是“3-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但哪些零食應該劃入這一范圍,哪些零食又在這一范圍之外呢?對此,反而沒有一個明確的甄別標準和劃分方法,更沒有甄別的規范依據。實際上,無論是按照法理,還是按照常理,要劃清兒童零食的概念邊界都很難。在市場上,大多數零食都具有“普食性”,即所有消費者均可食用,未細分為兒童、成人等消費范圍,比如,常見的辣條,幾乎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吃,中青年可以吃,老年人也可以吃。同時,鮮有廠商給食品專門貼上“兒童零食”標簽,或者標注適宜食用零食的兒童年齡段。
前段時間,有媒體記者來到位于江蘇南京市浦口區、建鄴區的幾家大型超市、便利店、零食專賣店進行實地探訪,發現幾乎沒有一種食品或飲料會明確標注“兒童零食”等相關字樣,也很少有食品飲料會注明適合食用該產品的人群的年齡等特征;消費者對于某種食品飲料是否針對兒童設計或者適合兒童食用的判定,主要是依據常識與外包裝。這一探訪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驗證了兒童零食的概念邊界以及適用范圍模糊問題。
由于兒童零食的標準更嚴苛,適用兒童零食標準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更高的風險和責任。且兒童零食標準只是一種推薦性標準,并非強制性標準,對企業只具有指導、參照意義,并無強制約束力。企業對適用標準擁有選擇權,標準的適用主要靠企業的自律。在這種語境下,指望企業大面積主動適用要求更嚴苛的兒童零食標準,并不現實。當然,會有一部分企業選擇帶頭適用,但也會有不少企業選擇觀望甚至規避。比較樂觀的展望是:隨著兒童零食標準在市場中的日益磨合,隨著消費者對新標準下兒童零食的認知提升和選擇粘性增強,對標生產的兒童零食會逐漸增強吸引力,取得競爭優勢,累積市場誠信,零食行業也就會逐漸跟進,形成積極適用兒童零食標準的氛圍。但無疑,這需要一個過程。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