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ㄩ_新邊疆】有了生態林 黃沙不再來
2020/8/15 0:35: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村民白吉林白乙拉看出了我們的疑惑,笑著解釋�!岸嗵澚诉@一片片生態林,現在刮風沙子也起不來了,我們這兒一下子就干凈了�!�空中俯瞰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皇甫萬里攝
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家家門前種滿了綠植,藍天白云下一排排房屋整整齊齊……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入眼的景色和我們預想的不大一樣。
來之前聽過介紹,這里曾經是個黃沙滿地的地方,一起風,路上什么也看不見。
“那是以前的老黃歷啦。過去,風一吹,沙就飛,莊稼地就成了沙子窩。”村民白吉林白乙拉看出了我們的疑惑,笑著解釋。“多虧了這一片片生態林,現在刮風沙子也起不來了,我們這兒一下子就干凈了。”
白吉林白乙拉是這里的護林員,負責看護300畝生態林,對這片林子,他有著很深的感情。“以前總是聽別人說種樹能防沙,但沒真正見過,誰也不知道效果。早些年,嘎查也組織過種樹,但大家只管種,活下來的少,效果體現不出來,后來就沒有種樹的積極性了。”白吉林白乙拉說,“現在是找人統一種,保證存活,一大片一大片種下來,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據介紹,2018年,受相關部門委托,由科右中旗紅星林場負責在當地栽植沙棘苗木1500畝。這片生態林不僅為周邊村鎮的環境帶來了改變,更改變了村民們的想法。
近些年,科右中旗制定出臺并嚴格執行禁牧、休牧管理辦法,同時出臺“減羊增牛”和“糧改飼”等政策,引導村民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以前家家養羊,以放牧為主,對草原破壞嚴重。在政策引導下,很多像白吉林白乙拉家一樣的貧困戶,利用扶貧補貼資金購買了基礎母牛,發展肉牛產業。如今,他家里養了10頭牛,實現了脫貧。
白吉林白乙拉感慨:“生態林造好后,不再黃沙滿天了,現在養牛,省心又好賣,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好生態帶給我們的好生活。”造林之后,周邊的沙化現象逐漸好轉,草場也跟著受益,白吉林白乙拉家原有的近一半不長草的草場正在逐步復蘇。如今,嘎查家家戶戶都種玉米,把秸稈拿來養羊、養牛,實現了綠色生態養殖。
遇到生態林防護網破損的地方,白吉林白乙拉都會停下來進行修補。吳楠攝
如今,白吉林白乙拉每天都會到他守護的林場走一走,一旦發現問題,他都會認真登記下來,進行匯總上報。“一圈下來8000多步,就當是每天的鍛煉了,何況每年還有1萬元工資呢。”白吉林白乙拉笑著說,“可得看好了,以后的生活就指望這些林子嘍。”
(責編:吳楠、常雪梅)
原標題:有了生態林 黃沙不再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