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跑經濟復蘇 國家高新區鑄就高質量發展成色
2020/9/9 17:36: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疫情期間,國家高新區大力推進復工復產,逐步完善配套金融服務設施,補齊科技金融短板,為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布局提供金融支持。同時,著力發展新興產業、綠色產業,集聚人才、促進雙創、疫情期間,國家高新區大力推進復工復產,逐步完善配套金融服務設施,補齊科技金融短板,為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布局提供金融支持。同時,著力發展新興產業、綠色產業,集聚人才、促進雙創、提高就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復蘇的堅實后盾。
為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要繼續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方向,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穩固根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意見》指出,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授權事項清單制度,賦予國家高新區相應的科技創新、產業促進、人才引進、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財政金融等省級和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優化內部管理架構,實行扁平化管理,整合歸并內設機構,實行大部門制,合理配置內設機構職能。支持國家高新區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在發展過程中,各地高新區逐漸形成了政府派出機構、政區合一、市場化公司三種主要體制并存的局面。面對日益復雜的高新區體制改革要求,多地高新區出臺改革措施探索體制創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造審批更少、服務更優、體制更順、機制更活、效率更高的市場化營商環境。
常州高新區自2018年8月啟動集成改革以來,探索構建出“小政府、大服務”模式,實現審批高效化,全流程網上辦理,最快半天可申領營業執照、7天可取得施工許可證。目前,常州高新區平均每天新增48家市場主體、15項專利申請,平均每3天引進1個優質項目。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高新區逐步形成了集合眾多產業的大區,園區治理所面對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對此,長春高新區結合園區特色,采取“管委會+公司+園區”新模式,以開發運營去行政化和主責主業去社會化為切入點,通過實施“公司化”開發主體改革,打造“1+1”雙輪驅動開發運營模式,剝離長春高新區管委會開發、建設、運營等適宜企業化運營的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引領作用。
引入活水:完善配套金融服務
自疫情發生以來,各地高新區企業普遍面臨復工復產延遲、人流物流受阻、產業鏈資金鏈運行不暢等困境,急需高新區政策支撐,打通金融“活水”。《意見》指出,鼓勵商業銀行在國家高新區設立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機構在國家高新區開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開發完善知識產權保險,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相關政策。
圍繞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制造業領域,寧波高新區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制造業資金合作計劃落地。7月24日,總額度10億元的寧波首單制造業資金合作計劃簽約成功,均勝電子等10家制造業企業受益。該合作計劃通過發揮政府組織優勢、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共擔風險的協作優勢,以及國家開發銀行低利率、大額度、批發式貸款優勢,將政府、銀行、企業有機結合,實現政銀企風險共擔,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的金融服務。此外,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外貿領域,寧波高新區推出各類務實金融舉措,全面做好園區內企業融資對接。截至2020年6月末,寧波高新區內銀行為園區企業發放貸款95.9億元,同比增長2.5%。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完整的產業鏈、活躍的創新鏈、穩固的金融鏈讓園區迅速從疫情影響中恢復正常生產。圍繞數字經濟產業鏈,杭州高新區(濱江)形成了以三大平臺為核心的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形成從種子輪、天使輪、ABC到上市的完整科技金融鏈。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新三板”掛牌存量企業66家,上市公司市值超8000億元。
邁向高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新興產業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體現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潮流,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前沿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重大需求問題提供長期、關鍵的科學技術支撐,是國家高新區的重要任務之一。
《意見》指出,加強戰略前沿領域部署,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和分享經濟持續壯大發展,引領新舊動能轉換。
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浦東,上海張江高新區聚焦產業高端領域和優勢領域,提升產業能力,推動園區成為新經濟引領地,打造新產業集聚地、新業態發源地、新產品創造地。其中,張江科學城是張江綜合性國家中心和上海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肩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重要經濟增長極的雙重使命。張江科學城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40件,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占上海市43%,新藥研發領域優勢突出。
截至2019年年底,張江高新區已有科技型企業約5.2萬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近400家、高新技術企業6000多家。預計到2025年,張江科學城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將達3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將達1500億元。
放眼未來:堅持綠色生態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國家高新區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發展理念,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綠色生產方式,建立健全的綠色發展激勵、扶持和保障制度。《意見》指出,強化國家高新區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強度、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整體控制。同時,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入駐。
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圍繞“深呼吸、看綠化、見清水”的目標,通過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減排改造工程50余個。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12.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園區主次干道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連續3年位居包頭市五區第一……包頭稀土高新區推行綠色發展,秉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
綠色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適應和把握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要求。國家高新區在綠色發展中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理念,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創新優勢對推動綠色發展的作用愈發彰顯。
如今,一座座“顏值”不斷被刷新的魅力新區,正成為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的新名片。(曹梓騫 彭樺)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身臨其境感受“冰雪力量”
- 下一篇:8月66城新房成交下滑 樓市“金九銀十”恐難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