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詩級battle結果出爐!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園區樣本
2020/9/10 17:54:43 來源:極客范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落幕的“華為云杯”2020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幅AI技術為傳統行業賦能的未來景象近日落幕的“華為云杯”2020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幅AI技術為傳統行業賦能的未來景象:運用了機器視覺和精準降落技術的無人機將像汽車一樣,成為交通標配;放射診療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解決了流程痛點,使患者的整體放療計劃時間大大縮短;利用華為ModelArts高性能分布式訓練技術可以自動創作出神奇的科幻小說;居民們深惡痛絕的高空拋物現象大為減少,肇事者也將在強大的視覺識別技術面前無所遁形……
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角逐,這場由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園區科技公司”)聯手華為(蘇州)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華為創新中心”)舉辦的AI大賽近日落幕。
本屆大賽分為企業賽道和創客賽道兩個賽道,注重針對實際應用場景難題的解決方案。參加比賽的16個獲獎企業團隊和14個獲獎創客團隊瓜分了華為提供的數百萬人工智能云資源和累計數十萬元的獎金。
那么,此次獲獎項目究竟有哪些創新點?又將如何賦能傳統產業?以下是我們擷取的部分代表性項目。
星邏智能:讓無人機實現“全自動化”
在參賽之前,作為一家專注于無人機賦能領域的公司,星邏智能已經實現了三個“第一”:中國第一套商業化機庫系統、中國第一套機庫操作系統,以及中國第一套出口的海外基地。
星邏智能是第一家精準定位到無人機全自動化的企業。當被問及其核心競爭力時,星邏智能CEO王海波作了一個比喻,“華為做了很多非常牛的產品,把所有產品羅列開來,它就是一桌滿漢全席,上面的每一道菜都很棒,而星邏智能就是做麻辣燙的,我們做了全國最好的麻辣燙。”
星邏智能-SKYSYS專注于無人機賦能領域,為行業用戶和合作伙伴提供基于無人機庫及云端的軟件產品,實現無人機自動充電、自動調度、自主飛行、自動采集和自動分析功能,使無人機巡檢等應用成為真正的無人系統。
在無人機全自動化這一領域,如果說大疆和華為做了全自動化系統的其中一環,那么星邏智能做了三個小環,實現了整個全自動化的閉環:一是無人機充電機庫——啟,做充電回收;二是無人機與機庫集群調度系統——祺云,沒有類似于云端的調度系統,就難以操作飛機和機庫,祺云就相當于無人機里的滴滴;三是無人機自動駕駛系統——天樞,星邏智能完善了無人機自動駕駛這部分的功能,把5G和視覺駕駛加入進去,從而大大提高了無人機在城市內飛行的安全性。
王海波表示,在這一行業,無人機飛行已經不是目的了,飛行只是過程而已。那么,什么才是目的呢?飛行的目的在于采集數據,但是,采集之后要分析,如果不進行分析,一堆數據堆在那里就相當于垃圾,所以,分析才是目的,產生價值才是目的。為此,星邏智能先把無人機的加油站給建好,而飛機要實現自動駕駛,星邏就把自動化駕駛系統給建好,采集以后的數據要分析處理,星邏就把云系統——祺云給建好,這也是星邏跟華為合作的原因所在。
元禾元點投資總監朱斌博士對獲得企業賽道一等獎的星邏智能的印象尤為深刻,他感慨道,星邏智能比他想象中發展得更快,與2017年剛在工業園區落地的時候相比,它的落地更加精細,整個商業模式也更加透徹。
星邏智能的出發點,就是要通過全自動化讓大家很好地將無人機運用起來,而無需找專業的飛手去執行相應的飛行任務,這就是他干的很好的一個事情。
建筑工地“智慧化” 防控風險提升工程質量
獲得企業賽道三等獎的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地”也引起了朱斌博士的關注。
品茗安控是準上市企業,此次前來參加大賽路演的是它的一個子項目——品茗安控的“BIM+智慧工地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BIM、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統一應用、數據和技術平臺,通過業務集成或數據集成勞務實名制、危大工程監測、VR教育、揚塵噪音監測、塔機安全監控等子系統,實現對人和物全面感知、信息協同共享、風險智能預控、決策科學分析的建筑施工數字建造新方式,提高項目生產和管理效率,加強風險防范和信息決策能力,提升工程質量和社會影響力。
工地建設如何智慧化呢?舉例來說,在工地上作業的時候,安全是首要的,一旦出事故,基本上都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故。比如針對工地上的一些建筑塔機,品茗安控通過聯網的方式對塔機進行實時監控,如有異常工況,塔機會立馬鎖死,不再進行作業,使得作業更加規范,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概率,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讓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也能享受到AI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
AI賦能醫務行業 解決放射診療流程兩大痛點
除了企業賽道的創新項目之外,此次參賽的創客賽道團隊帶來的項目同樣令人贊嘆。獲得創客賽道一等獎的“自動AI放療輔助診療解決方案”就是其中頗值得關注的創新項目。
據研發該項目的悠馥創客沖鴨隊代表介紹,他們在對武漢幾家醫院的調研后發現,在放射診療流程中存在兩個痛點:一是醫生需要對CT影像和MR影像進行手動的配準融合,耗時耗力,對醫生的經驗也有一定要求;二是醫生除了腫瘤靶區需要勾畫外,為了避免放療對器官的損失,對于眼球、腦干等十多種危及器官也需要勾畫,而需要勾畫的影像可能多達數百張,工作量非常巨大。
基于這兩個痛點,悠馥創客沖鴨隊研發了自動影像配準功能和危及器官自動勾畫功能,其中該團隊構建了基于res2net+dcn的影像配準網絡,在測試數據庫上達到了95%的準確率,對于器官的自動勾畫,研發了基于多模影像輸入的MmsegNet(Multi-modalidy Segmentation)網絡,使用CT及MR作為網絡輸入,采用自研的注意力機制和顯著性邊緣檢測模塊,大幅提升勾畫準確度,已經在腦干、眼球、內耳等10種器官上滿足了醫生的實際工作需求。
另外,基于對國內醫院工作站的調研,悠馥創客沖鴨隊設計了服務端提供算法調用、客戶端負責人工交互的產品模式,提供服務器安裝在醫院機房,可兼容醫院工作流程,勾畫結果可與醫院現有的醫療系統無縫連接,采用了硬盤和訪問接口雙重加密,最大程度保障數據安全,已經在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第四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荊門第一醫院、長沙市中心醫院進行了應用落地。該產品減少了醫生在配準、勾畫工作需要的時間精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了患者的整體放療計劃時間,也降低了醫院的平均住院日,提升了醫院效益。
解放人力 讓AI創作科幻小說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華為GIV白皮書》中寫道:人工智能將給社會提供更多的效率,相信人機協創的模式,比我們想象中更快地到來。人類的作品也因機器輔助得以豐富,未來創新型社會將被大幅度促進發展。
獲得創客賽道一等獎的AI科幻團隊在調研中發現,人類在創作的過程中存在四大技術壁壘,即:語句不連貫、情節不閉環、人稱不一致、邏輯不合理。針對以上問題,AI科幻團隊打造出科幻小說人機協作的創作新范式——基于華為AI平臺的智能創作系統,該系統具備人機協同、檢索生成、大綱主導、情節連貫等優勢,可有效打破上述技術壁壘。
據了解,該系統實現了AI智能創作,機器自動生成,速度更快,從而使得創作更高效;可根據需求創作個性寫作風格,從而使得文章更多樣;其服務更專業,即寫即改即生成,解放人力,實現真正的動態交互。在該套系統的協作下,不管是網文作家,還是營銷文案寫手,抑或是新媒體編輯,都可充分發揮出其高效生成、多樣需求、專有素材、高質打磨等優勢。
根據《2020年自媒體行業白皮書》,全球CRM市場營收可達400億美元,另據Gartner調查,CRM(客戶關系管理)領域里,AI可以代替85%的工作。
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會長、星云獎得主陳楸帆表示,“總體而言,AI科幻世界的小說生成效果具有一定的流暢度和文學性。對于我來說,能啟發寫作時的思路,幫助構思。換言之,能幫助擺脫寫作時的思維慣性和固有的禁錮,從更廣闊、彈性的空間上給予作家情節脈絡發展的創意和啟發。”
思樂:讓AI成為直播的好幫手
作為新經濟時代的產物,直播助銷在當下可謂十分火爆,《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電商市場規模預計近萬億,轉化率17%,近4成網購用戶有直播購物經歷,直播電商成為網購消費增長的新動能。直播帶來了高質量和高數量的就業創業崗位,新科技驅動的渠道催化了就業、創業、扶貧的新方法。另一支獲得本屆大賽創客賽道一等獎的思樂團隊為自己打上的標簽就是“私域/直播的最好幫手”。
思樂團隊發現,MCN、機構、主播在成功直播的過程中存在幾大痛點,即:粉絲或客戶難以實現有效溝通;主播不知說什么、做什么;公域私域信息太多,難運營;粉絲終身價值缺乏控制,流量變現力差。
直擊直播行業痛點,思樂團隊研發出一款協助直播精準分級、實時運營、提高流量和變現力的交互式AI程序——思樂系統,該系統通過產學合作,推進技術,延續市場,使得多類主播業務更輕松,為私域/直播提供了最好的幫手。
據了解,思樂系統高效融合自研算法和華為云的技術,相交原系統,思樂系統添加了VQA、semantic parsing這兩大功能,實現可遷移性和普適性,即無需添加大量代碼遷移到別的項目上,在多個數據集上測試均達到SOTA(state-of-the-art)效果。
在思樂的協助下,直播團隊可了解客戶/粉絲,實現簡單運營,說對的話,做對的事。針對粉絲運營,思樂可快速捕捉分析直播間里的豐富信息;根據用戶的私域社交關系和內容行為來抽取興趣,塑造用戶畫像;協同主播從海量消息中提取精華,濃縮為互動內容;可時刻監測市場需求,提供直播建議;互動熱詞,推貨排序建議,從而高效增粉,維持舒適區,增加CLTV;直播以后,可了解什么好賣,應該進什么。可以說,有了思樂這款交互式AI程序,直播變得更輕松了。
構建創新應用生態 期待更多精彩
據了解,本次大賽還有不少參賽項目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華為云大賽頒獎典禮同期舉辦的2020“創新·普惠”華為人工智能高峰論壇會議期間,華為公司、中科行智、蘇州海賽人工智能聯合發布了蘇州工業園區智慧城市場景開放生態伙伴解決方案,致力于為夜間偷魚捕魚、明廚亮灶規范提供智能識別解決方案。
再如,蘇州海賽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為了有效預防墜物行為,解決居民住宅小區高空拋物管理難的通病,海賽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建設了一套全數字高清化的視頻監控系統,能夠對住宅樓外立面進行實時監控及分析,形成統一的監控網絡,實現對大樓高空拋物事件的實時發現和重點監管。
通過此次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人們見證了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眾多瞬間。大賽的聯合主辦方——園區科技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大賽的最終目的,是營造更好的產業生態,推動AI技術賦能傳統行業。公司將與華為創新中心進一步緊密協作,發掘出更多適合園區產業特點的優秀開發者與創業團隊,與傳統行業開展對接和賦能行動。
華為(蘇州)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負責人表示,待相關獲獎項目入駐蘇州工業園區之后,會安排專人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并結合企業實際業務制定賦能計劃,開展技術支持及資源兌現工作。(裘容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