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高端研討會在杭州舉辦
2020/9/27 11:29: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9月2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協辦,以“建設能源互聯網 為美麗中國賦能”為主題的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高端研討會在杭州成功舉辦。5年前的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了“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中國倡議。本次研討會主要圍繞建設能源互聯網、推動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探討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特征、建設路徑,通過交流與分享國內外、關鍵領域相關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共謀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之道。
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馮飛、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張智剛出席研討會并致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榮譽院長邱愛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國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電網公司一級顧問陳維江等出席研討會,邱愛慈、江億、陳維江及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主任夏清先后在上午大會上作主題演講。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尹積軍作題為《建設能源互聯網 為美麗中國賦能——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大會主旨演講。
中國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鄭玉平主持開幕式。國網浙江電力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勇主持院士及專家學者主題演講。
馮飛在致辭中肯定國網浙江電力在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上的初步探索,認為其明顯提升了浙江電網的彈性、韌性、靈活性和安全性,并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防汛防臺等大戰硬仗中經受住了考驗,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期望公司繼續在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努力為全國能源互聯網發展提供浙江經驗。
張智剛在致辭中說,電網是能源轉化利用的重要樞紐,是能源優化配置的基礎平臺。加快建設以電為中心的能源互聯網,是更好地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近期,國家電網公司出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部署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堅持面向能源電力前沿,強化科技戰略布局,加快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融合應用,著力打造清潔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聯、高效互動、智能開放的能源互聯網。他強調,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是國家電網公司戰略在浙江落地的創新構想和實踐,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共同推動。
尹積軍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說,能源革命呼喚能源互聯網,加快構建能源互聯網已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電力作為便捷、清潔和應用最為廣泛的能源,在推動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承載著重大使命,面臨著持續保證安全可靠供電、持續支撐清潔低碳發展、持續提供質優價廉電力的三大挑戰。多種能源并存的生產和消費形態對能源互聯網建設提出了客觀要求,當代先進的電網和信息通信技術為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契機和動能,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和電網的基礎條件為引領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了信心和動力。
尹積軍介紹了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概念設計、框架體系、建設路徑和未來愿景。他強調,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推動能源互聯網在浙江率先實踐,發揮其引領力、輻射力、帶動力,打造能源互聯新形態,構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實現保障能源安全、推動低碳發展、降低用能成本的能源高質量發展“三重目標”,創造能源互聯網省域實踐的“浙江經驗”和“浙江樣本”。
邱愛慈院士在題為“能源轉型下彈性電力系統現狀及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中,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全面剖析了電網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彈性電力系統發展現狀,并對提高電網彈性,尤其是提升高壓電力設備應急響應和快速恢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陳維江院士在題為“柔性低頻交流輸電構想”的主題演講中,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柔性低頻交流輸電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裝備與使用場景,為提高電網彈性,加快建設能源互聯網,提出了有價值的思路。
江億院士作“柔性直流用電變革,全面助推能源轉型升級”主題演講,聚焦建筑光儲直柔配電系統,從城鎮、農村等不同場景剖析了其適用性和收益,及帶來的產業革命,為助力未來低碳能源發展提供了建筑領域方案。
夏清作“建設高彈性電網,引領電網高質量轉型發展”主題演講,闡述了高彈性電網的重要特征,剖析了高彈性電網對未來電網高質量轉型的重要意義,針對價值創造和技術關鍵點,為高彈性電網建設提供了思考和借鑒。
研討會還舉辦了圓桌論壇,高彈性電網發展戰略與規劃分論壇,電網效率與安全分論壇,能源消費轉型、電力市場改革與機制創新分論壇,科技信息與大數據應用分論壇,深入探討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作者:朱怡 支彤 莫非 王怡然 劉欽壯
轉自:中國電力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