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電力董事長尹積軍:建設能源互聯網 為美麗中國賦能
2020/9/27 11:53: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9月2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協辦的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高端研討會在浙江杭州召開。9月2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協辦的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高端研討會在浙江杭州召開。
以下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尹積軍在該研討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全文:
九月杭城桂花香,千里逢迎秋風爽。今天的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高朋滿座、風云際會,來自黨委政府、能源電力行業、科研院校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集聚一堂,暢想能源互聯網發展未來,共謀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之路,攜手邁向能源轉型發展的新時代。作為本次高端研討會的協辦方,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得到了主辦方與各位領導嘉賓的關心、信任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圍繞本次研討會主題,聚焦能源革命的大背景,就能源發展趨勢及能源互聯網在浙江的探索實踐,我想跟大家交流分享兩點思考。
一、能源革命呼喚能源互聯網
當前,世界能源發展正處于百年未有的大變革時代,以電為中心、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和電動汽車等新型用電設施廣泛發展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我國作為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面臨著能源消費總量大、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提高能源治理水平,以更加綠色、安全、高效的方式滿足能源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電力作為便捷、清潔和應用最為廣泛的能源,在推動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承載著重大使命,肩負著三大挑戰。
第一,持續保證安全可靠供電。今年夏季,浙江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達到9268萬千瓦,已超過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規模,即將進入億千瓦級時代,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是重大戰略問題。浙江省傳統的一次能源匱乏,浙江電網作為典型受端電網,外來電占比超35%,特高壓強交弱直混聯運行,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新型用能設施大量接入,電網形態越來越復雜。對接“國內大循環”,協調省內外電力供應,根本保障浙江省長期能源電力需求,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和重大挑戰。
第二,持續支撐清潔低碳發展。浙江率先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截至2019年底,全省清潔能源裝機1690萬千瓦,是2015年裝機規模的5倍。清潔能源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必然要求加大電網投入、優化電網布局,不斷提升清潔能源輸送消納能力,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和大范圍優化配置,引導分布式能源健康發展,加快能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
第三,持續提供質優價廉電力。擴張式電網發展模式下,依靠提高冗余來保安全,電網安全與效率難以同比提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提供省心電、省錢電、綠色電,迫切需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用能成本、控制能源消費強度,提升全社會能效水平?梢哉f,這些年能源電力發展就是在解決安全可靠、清潔低碳、質優價廉的矛盾中前進。傳統模式注重解決其中的某一個矛盾、實現當期的目標,無法從全局、長遠的高度來提供系統的、整體的、同步的解決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能源發展新趨勢新變化,站在中國和全球角度,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發出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中國倡議”,為我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轉型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實現保障能源安全、推動低碳發展、降低用能成本“三重目標”指明了方向。國家電網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責任央企的“大國重器”和“頂梁柱”的作用,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全力推動能源安全新戰略和能源互聯網建設在電網企業落地實踐。加快構建能源互聯網已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
多種能源并存的生產和消費形態對能源互聯網建設提出了客觀要求。隨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氫能、儲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光伏、風電、核電、抽蓄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電動汽車、船舶岸電等電能替代方式的廣泛應用,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呈現清潔化和多元化的顯著特征,急需盡快提升多種形式能源系統互聯互通、互惠共濟的能力,有效支撐能源電力低碳轉型、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優化、各種能源設施“即插即用”靈活便捷接入,促使能源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能源互聯網建設應運而生、勢在必然。
當代先進的電網和信息通信技術為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契機和動能。特高壓輸電技術使大容量遠距離輸電變為現實,柔性交、直流輸電技術為實現潮流靈活調控、多供區動態互聯等難題提供了解決路徑。需求側響應、精準負荷控制等技術為負荷參與電網友好互動提供了技術途徑。低碳建筑、工業用能優化、冷熱電三聯供等高效用能及節能技術促進能源梯級利用,為降低全社會能耗水平提供了關鍵支撐。人工智能、云平臺、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大幅提升了資源配置、安全保障和智能互動能力。區塊鏈技術有效解決了能源互聯網建設中數據融通、信任保護和多主體協同等問題。能源大數據技術對深度挖掘電力數據價值、支撐宏觀形勢研判、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高社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和電網的基礎條件為引領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了信心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能源電力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浙江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先行示范的期望。從發展大環境看,浙江省的經濟條件、行政效率、社會治理、市場化程度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水平都居國內領先,率先構建能源互聯網具有現實基礎。從能源電力發展現狀看,浙江省擁有最多的能源種類,新能源發展程度高、應用范圍廣,率先建成以“兩交兩直”特高壓為核心、以“東西互供、南北貫通”的500千伏雙環網為骨干的主網架,清潔能源實現了全接入全消納,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已達38%,湖州“生態+電力”示范城市建設白皮書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京杭大運河全線公共水上服務區綠色岸電全覆蓋。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中,國家電網公司對浙江電力提出了“走在前、作示范,打造示范窗口”的要求。對探索和實踐能源互聯網建設,浙江電力人充滿著信心、激情和動力。
二、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推動能源互聯網的省域領先實踐
能源互聯網建設正當其時。當務之急是要充分發揮電網在連接電力供需、促進多能轉換、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中的樞紐作用,將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作為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核心載體,發揮其引領力、輻射力、帶動力,打造能源互聯新形態,構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創造能源互聯網省域實踐的浙江經驗、浙江樣本。
。ㄒ唬└邚椥噪娋W的概念設計和框架體系
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是能源互聯網浙江實踐的核心載體,是傳統電網向海量資源被喚醒、源網荷儲全交互、安全效率雙提升的電網升級,具有高承載、高互動、高自愈、高效能四項能力,能夠解決電網源荷缺乏互動、安全依賴冗余、平衡能力縮水、提效手段匱乏等現實問題。下面我通過思路上“三個理念”引導、路徑上“多元融合”賦能、結構上“四梁八柱”支撐,系統性闡述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構建方式。
應對能源電力發展挑戰,我們提出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的三個理念,一是“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以提高能效水平促清潔低碳發展;二是“節省的投資是最高效的投資”,以提升輔助服務能力促精準高效投資;三是“喚醒的資源是最優質的資源”,以喚醒資源促提質增效。
方式策略方面,通過多元融合實現電網的高彈性,具體說,多元融合就是多元驅動,要素融合,即通過技術支撐、市場推動、政策引導、智能創造、組織創新的“五組賦能”激發驅動力,縱向融合源網荷儲各環節要素,橫向融合能源系統、物理信息、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各領域要素,發揮聚合效應,促使電網形態向高彈性轉變。通過組織創新變革,構建與能源互聯網相適應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凝聚合力,激發活力,為高彈性電網建設提供組織和動力保障。
體系結構方面,以“四梁八柱”為支撐,推進多元融合具體落地。其中“四梁”指的是源、網、荷、儲四個電力系統核心環節,“八柱”指的是在網架、融合、安全、效率、資源、互動、市場、數智等八個方面開展電網功能的創新優化,具體包括:通過靈活規劃網架堅強,加強電網承載力,實現清潔能源占比及電力電子設備占比“雙高”情境下的廣域資源安全靈活配置;通過電網引導多能互聯,推進源網荷儲四側“即插即用”全覆蓋,實現多種能源優勢互補;通過安全承載耐受抗擾,促進三道防線整體升級,加強自主防御和自愈恢復能力,實現安全效率雙提升;通過設備挖潛運行高效,釋放規劃、設計、運行、用電環節的交叉裕度,推動系統從增冗余保安全轉變為降冗余促安全;通過各側資源喚醒集聚,以多層級負荷聚合調動資源優勢,促進需求側分布式資源雙向互動;通過源網荷儲彈性平衡,移峰填谷縮小峰谷差,推進電力平衡轉變為電力電量平衡統籌兼顧;通過市場改革機制配套,形成規則保障,激發互動活力,促進價值實現;通過科創引領數智賦能,推動兩化融合,依托科技進步為電網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ǘ└邚椥噪娋W的建設路徑
按照創新驅動、示范引領、共建共享的路徑開展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通過創新驅動,催生發展新動能。倡導首創精神,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全力打造創新高地,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跨越,下好“先手棋”,加快向高彈性電網演進。能源供給側,突破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安全控制技術,推動特高壓交流環網建設,保障浙江第三、第四直流安全接入;突破新能源大規模消納關鍵技術,滿足未來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及沿海核電發展需要。能源消費側,持續推進電動汽車、港口岸電等電能替代關鍵技術,助力節能減排;突破精準負荷控制及負荷聚合技術,提升互動能力;加快能源梯級利用、節能降損技術攻關,促進智慧社區、零碳建筑技術突破,降低社會能耗水平。能源傳輸側,推進高端電氣裝備研制,培育直流電氣設備產業鏈;推進電網人工智能調度及數字孿生技術,實現智能化演進;突破源網荷儲四側“即插即用”及多場景靈活儲能技術,加強高品質互動資源布局。
通過示范引領,應用落地見實效。發揮區域優勢,點線面多維度打造與浙江資源稟賦、用能結構相協調的試點示范,加快功能躍升。攻關核心技術點,因地制宜開展直流配用電、低頻輸電、多場景儲能、分布式抽蓄、電動汽車聚合調控、多站合一、能源大數據中心等突破性研究,通過針對性發力取得“從0到1”的原創成果,爭創國內第一、世界第一。帶動多條專業線,調動規劃、設備、運行、需求側各類資源綜合應用,提升系統抗擾能力,依托可調節、可中斷負荷和動態極限防御,提升系統異;謴秃蜆O端情況下的生存能力,形成彈性縱深,抵御外部擠壓。以規劃、設計、運行、資產效率釋放優化內部效益;以減少業務環節、縮減辦電時間、降低辦電成本釋放社會效益,形成效率效益共享鏈路。形成功能展示面,發揮集聚優勢,以杭州蕭山亞運高彈性電網智慧示范區、嘉興海寧城市能源互聯網深化應用示范區等作為綜合示范,集中體現高彈性電網功能元素的協調運作。挖掘技術優勢,開展特色實踐,打造未來能源互聯形態實景。
通過共建共享,構筑能源生態圈。將分散的業態,通過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三流合一”,形成多方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能量流成為安全高效的物理基礎,發電企業高效清潔利用能源,共同承擔安全調節功能,參與市場化互動;能源傳輸企業公開公平公正地優化配置資源,提供安全高效智慧的能源服務;能源用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互動,共同促進系統安全和能效提升。信息流成為互通感知的數據紐帶,通過大數據、大平臺推動能量的數字化和透明化,政府攜手各個主體建設能源大數據中心,推進能源治理信息共享。價值流成為社會能效優化的引導羅盤,政府部門為可中斷、可調節負荷、抽水蓄能電站、電化學儲能、新能源配額、分時電價優化等領域出臺政策機制,實現價值共創共享;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及區塊鏈技術應用,保障價值分配,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社會各界形成價值共生,促成綜合能效提升。
。ㄈ└邚椥噪娋W的未來愿景
建設“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是一項全局性、長期性的創新工作,為具象化體現發展狀態,設置階段目標“高清”場景,確保建設進程直觀可測,發展短板快速定位,浙江電力制定了高彈性電網發展指標體系,由彈性指數、效能指數、互聯指數三個維度構成,評價高彈性電網發展。其中,彈性指數表征在高比例外來電和大規模新能源擠壓下電網靜態承載和動態恢復的響應能力。效能指數表征電網全環節綜合效率、電網釋放的社會效益和全社會綜合能耗水平。互聯指數表征電網向能源互聯網的演進水平,體現能源供給側清潔化水平,消費側電氣化水平,電網側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三流”融合程度。
通過清潔供給創建宜居生態,高效用能滿足美好生活,合作共贏實現美麗藍圖,全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推浙江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計劃分兩步走,高質量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奮力打造與“三地一窗口”相適應的能源互聯網浙江樣板。
2023年,依托高彈性電網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示范窗口”,彈性指數實現國際領先,能效指數及互聯指數達到國際先進。支撐4000萬千瓦外來電受入,確保47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全消納。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小于3.6小時。移峰填谷能力達到千萬千瓦級別,推動浙江電能終端能源消費占比達到40%。源網荷儲“即插即用”、能量路由等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全覆蓋。
2030年,高質量建成多元融合的高彈性電網,率先在浙江建成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三項指數全面達到國際領先。清潔能源、分布式抽蓄、電化學儲能等全市場主體要素實現成本價格全疏導,綜合能源實現業務融通、數據貫通、市場聯通,支撐浙江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50%,電能占終端用能比例率先超過45%,單位GDP能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電力大數據全面支撐能源互聯轉型和社會精準治理,市場機制健全,電力法律法規完善。
以上是國網浙江電力對于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初步理解和探索。接下來,還會有院士、高校、企業界等專家學者交流發言,暢談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思想和建議,分享能源理論和科技發展最新成果。我們將虛心學習、借鑒吸收,集聚各方智慧,形成更加科學、更有成效、更具可操作性的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方案,力爭在能源互聯網建設上取得更大突破,為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浙江智慧”和“浙江樣板”。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能源革命的使命召喚催人奮進,改革創新的時代浪潮孕育新機。讓我們攜起手來,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發展目標,聚焦共同發展、堅持開放包容、搶抓創新機遇,謀劃好、實踐好、發展好能源互聯網,共建共創共享能源發展新生態新成果,為美麗中國賦能,為美好生活充電。
最后,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和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轉自:中國電力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