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原材料司:四方面推動鎂產業可持續發展
2020/10/7 15:10:57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2020年全國鎂行業大會在山西省孝義市召開。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處處長黃瑜在會上提出,下一步將從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和擴大應用四個方面推動鎂產業發展。 黃日前,2020年全國鎂行業大會在山西省孝義市召開。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處處長黃瑜在會上提出,下一步將從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和擴大應用四個方面推動鎂產業發展。
黃瑜表示,鎂是目前最輕的工業金屬結構材料,具有可降解、無毒、易回收等優點,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領域。我國是世界上鎂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產業體系完整。2019年,我國鎂產量、消費量分別為96.9萬噸和48.6萬噸,約占世界產量和消費量的84%和42%,是世界上最大的鎂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內消費量正在穩步提升,體現了鎂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我國鎂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陜西府谷、山西運城等多個鎂產業集聚發展區,鎂合金生產及應用取得進步,關鍵技術和裝備不斷升級。但也應該看到,我國鎂行業存在著冶煉環保水平低、自動化水平低、深加工技術相對落后、應用進展整體緩慢等問題。
當前,我國正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保障產業鏈供應穩定,推進智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隨著節能減排的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重型貨車等對輕量化材料需求迫切,我國具備鎂資源優勢和技術基礎,產業發展有較大潛力。
工信部一直高度重視鎂行業發展,多次就鎂產業發展作出批示,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發布《鎂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提高技術、環保、能耗、安全、資源綜合利用等要求,加強對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督,引導企業對標先進技術水平,加快行業轉型升級。二是積聚資源,擴大鎂應用,通過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推動一汽、北汽、長安等車企與德威科技聯合開展鎂輪轂應用考核,與中信戴卡等輪轂設計制造經驗豐富的企業協同解決鎂輪轂結構優化、加工專用設備開發、檢測認證等問題,目前,輪轂防腐、雙軸疲勞測試已通過;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109年本)》中將“高性能鎂合金及其制品”首次列入鼓勵類有色金屬項目下的新材料產業范圍;將“鎂合金”列入鼓勵類汽車項目中輕量化材料應用領域。“鎂合金輪轂”和“非稀土高性能鎂合金擠壓材(應用于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業包括鎂合金棒材)”這兩種鎂合金材料首次入選《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9)年版》。
黃瑜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原材料司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以下幾方面推動鎂產業發展。
一是推動鎂產業集約化發展。鼓勵鎂冶煉行業加快整合,扭轉“小”“散”的局面,提升產業集約發展水平,建立綠色化、智能化鎂冶煉體系,推進鎂產業可持續發展。支持重點產業企業利用資金、區位、市場等優勢,與鎂加工骨干企業加強合作,做強做大冶煉及加工產業,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的鎂企業。
二是加快鎂行業綠色化發展。支持加快完善豎罐煉鎂工藝,建立環境友好、綠色循環的冶煉產業發展示范。持續推進鎂研發平臺建設,加快推廣適用綠色冶煉技術。鼓勵鎂還原渣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提高企業綜合利用水平,有效降低環境風險,加快企業綠色化轉型。
三是推動鎂行業智能化改造。實施《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指南》,指導智能礦山及智能工廠建設,在鎂冶煉及加工企業開展試點,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推動鎂行業智能化改造。
四是持續加快技術創新和擴大應用。匯聚優勢科研力量,加強熔體精煉凈化、腐蝕防護、變形機理等基礎研究創新,支持技術攻關及產業化,不斷提升鎂合金性能,降低加工成本,繼續深化上下游協同創新,加快鎂輪轂性能改進提升及應用考核驗證進程,持續在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中拓展鎂合金材料品種,帶動鎂合金壓鑄件、擠壓鑄造件和鍛造件等在汽車、高鐵、航空等領域的應用,鞏固和發揮既有優勢,優化國內鎂產業生態、積極圍繞后端加工開展國際合作,加大對國際先進鎂加工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穩定出口市場,支撐高端制造業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董春明)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