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2020/10/26 19:09: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旅游+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文旅集團”)與偏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旅游+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政府開展合作,采用“旅游+產業+消費”模式,釋放鄉村旅游輻射帶動效應,在拉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一大批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同時,加大力度推進偏關縣10個對口幫扶村361戶貧困戶的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立足文旅集團主業 探索創新旅游扶貧重點項目
“到零公里處打卡,從零公里處出發!”國慶假期,位于偏關縣老牛灣景區旁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正式開放運營。由于這個“0km”標志文化驛站是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和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交會處,因此一亮相便成為山西新晉旅游打卡地,游客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0km”標志文化驛站內建有景觀石文化廣場、游客中心、長城文化體驗館、文化景觀長廊、停車場、直升機停機坪等功能板塊,游客在驛站內可以咨詢旅游信息,享受免費網絡、熱水、洗手間等服務,還可以買到扶貧農特產品、文創產品等。來自北京的游客王麗云說:“在這里,既可以領略獨具魅力的黃河風情,又可感受塞外古長城的雄風與震撼,還能買到偏關小米、山西陳醋等扶貧農特產品,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偏關縣地處晉西北黃土丘陵溝壑區,是我省3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基礎薄弱,農村群眾貧困程度深。2018年5月,山西文旅集團積極動員,精心組織,選派31名年輕干部組成10支工作隊赴偏關縣4個鄉鎮10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如何帶領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山西文旅集團承載著振興山西文旅產業的使命,要圍繞全省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的決策部署,培育旅游新業態和新產品。偏關縣老牛灣是長城和黃河握手的地方,在“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中占了兩項,重要性不言而喻。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政府開展合作,全力打造黃河風情、長城邊塞風情旅游增收帶,采用“旅游+產業+消費”模式,加大對偏關縣域發展以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為主題的鄉村旅游調研,打造農業旅游觀光采摘產業和古村落特色文化休閑小鎮,進一步釋放鄉村旅游輻射帶動效應。
今年4月2日,長城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項目在老牛灣村正式開工,“十一”黃金周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將真正讓旅游公路和公路旅游融合起來,實現自然、人文景觀、時尚旅游的和諧統一,社會效益明顯,兼顧經濟效益,對帶動和促進偏關旅游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西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說,“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委、縣政府通力合作,力爭把該項目建設成偏關縣乃至忻州市和山西省的地標性建筑,建成黃河岸邊、長城腳下的一張亮麗名片和旅游品牌。借助該項目建成的契機,打造偏關縣全域旅游格局,在拉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將極大地刺激偏關縣經濟發展,同時幫助貧困群眾開辦農家樂、客棧、發展當地特色美食及手工藝品等旅游周邊產業,帶動一大批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把脈幫扶對象實情 發展產業扶貧培育“造血”功能
貧困地區增收難,難就難在無產業支撐。山西文旅集團著眼長遠,選擇以產業扶貧培育“造血”功能,進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偏關縣窯頭鄉韓昌溝村農牧業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后。山西文旅集團所屬山投集團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積極探索扶貧產業項目。多次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韓昌溝村開展了取土化驗、種植中藥材品種等前期工作,最終確定建設韓昌溝村中藥材種植產業扶貧基地。
2019年5月起,韓昌溝村已種植金銀花44.95畝。“中藥材種植產業扶貧基地主要通過土地租賃、雇工和收益分紅等方式增加貧困戶的收入。2019年,在基地參加勞動的30位村民人均收入提高約2000元。今年5月開始,基地對44.95畝金銀花進行田間管理,通過土地租賃和雇工給韓昌溝村民增加收入2.66萬元。為加強扶貧力度,今年我們又推廣種植了165畝火麻,積極探索發展新產業。”韓昌溝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來麗平說。
目前,韓昌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已投入資金39.7萬元,種植金銀花44.95畝,火麻165畝,輻射123戶312人,其中貧困戶35戶81人。“將種植基地做大做強,力爭將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成為偏關縣窯頭鄉的重要扶貧產業基地,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山西文旅集團駐偏關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元海說。
與此同時,山西文旅集團偏關農業公司與偏關縣華忠農牧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偏關縣優質雜交肉牛基地項目的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2446.3萬元,截至2020年3月,已完成投資1450萬元。目前,規劃的7座牛棚、青儲窖、草料棚、辦公區、基地大門、基地內地面硬化已全部完工,肉牛已進場500頭,可帶動貧困戶500戶,解決200個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3000元。該項目是偏關縣畜牧養殖龍頭項目,可有效帶動偏關縣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3年來,山西文旅集團駐偏關10支駐村工作隊根據定點幫扶村的村情實際,已經確立了韓昌溝村中藥材種植產業扶貧基地,劉家灣村馬戰溝種植養殖基地,柳界溝村粉條、粉面加工廠,八打洼村豆腐磨坊等7個重點產業項目。今年7月,為著力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并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山西文旅集團向偏關縣10個定點幫扶村捐贈拖拉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機具共計36臺,價值135.1萬元。
“山西文旅集團根據幫扶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完善產業項目與村集體、貧困群眾及偏關縣的利益聯結機制,使產業扶貧成為定點幫扶村和偏關縣脫貧、發展的有力支撐,成功構建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王文保說。
拓寬脫貧增收路徑 建立消費扶貧精準對接渠道
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偏關縣大力推進“一村一品”扶貧項目,培育了一大批優質農產品項目,但是因為地處偏僻,農產品的銷路成了問題。山西文旅集團本著把貧困群眾的勞動成果轉化成真正收益的想法,積極搭建產銷平臺,跑農戶、跑合作社、與各幫扶單位溝通需求量,讓物美價廉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帶動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持續增收。
2019年,為穩固貧困戶的脫貧成果,工作隊長李元海帶領隊員到縣里有關部門申請20萬元,在劉家灣村修建了面積約500立方米的土豆儲存窖,解決村民土豆長期存放問題,通過采取集中管理、反季節銷售,增加村民收入。同時,利用幫扶單位山西文旅酒店集團的采購優勢,開通綠色收購通道,簽訂了長期農副產品的供貨合同,增強企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的能力,從而真正形成村集體、貧困戶共同發展的局面,實現了收儲——運輸——銷售的閉環零銜接,持續帶動農民增收。“我們現在種的土豆、雜糧不愁賣不出去,收購價還比市場價多5分到1角錢,我們種地的底氣更足了!”劉家灣村貧困戶蘇在艮高興地說。
2018年度和2019年度,山西文旅集團共完成了160萬元的特色農產品采購,包括小米、土豆、紅豆、豬肉、羊肉、雞蛋等農產品,主要銷往文旅集團所屬酒店公司旗下的各個酒店及餐飲行業。并對特色農產品進行包裝,售賣給來山西旅游的游客,讓偏關縣的農產品走出山西、走向世界。這一系列的長效機制,有力地保證了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文旅集團已經確定推動消費扶貧常態化,集團所屬酒店和餐飲行業要以按需采購的方式,直接從偏關統一訂購農副產品,并且把原本因中間渠道產生的差價利潤返還給村民,讓村民在存儲、銷售過程中都有收入,使老百姓獲取穩定收益。”山西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劉娟說。
如今,在山西文旅集團幫扶下,偏關縣的10個村361戶、912名貧困戶全部精準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自來水管網進村入戶,太陽能路燈照亮村街小巷,活動廣場、衛生室、圖書室等設施建設完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圍繞這一歷史性目標,文旅集團上下將各司其職、主動作為、合理攻堅,為實現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奮力前行。我們堅信,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繼續抓好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存發展的這一根本手段,就能帶動上千貧困戶就業脫貧,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結合和雙豐收,為偏關縣乃至全省的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有效的貢獻。”王文保充滿信心地說。
記者 張婷
轉自:山西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