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項38條”力挺民營企業大發展
2020/10/27 17:36: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長達9項38條,充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長達9項38條,充分落實了去年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的有關要求,是將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政策導向進一步明細化、具體化。內容上則涵蓋解決融資難題和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最大的“含金量”在于政策創新
“《實施意見》是應疫情暴發以來民營經濟壓力加大的客觀現實,全面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基本國策的重要舉措,延續了民營經濟新、老36條的基本精神,從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題、推動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完善要素保障等多方面作出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施意見》的發布,有助于緩解當前民營企業經營困難、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提高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俊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施意見》最大的‘含金量’在于政策創新,其最突出的亮點在于推進‘實施’。”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看來,《實施意見》既著眼于當前化解民營企業因受疫情影響所遇到的現實困難,又著力于從產業鏈穩定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后勁;既從體制機制上破解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各種長期困擾,又從政策設計上為民營企業開拓發展空間打開市場通道,形成了一攬子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工具箱”。
雙循環背景下的民營企業作用將更加重要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新的形勢,雙循環背景下既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趨勢看,我們即將實施‘十四五’規劃,這是我國全面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起點的轉型升級和改革發展,構筑起適應國內外經濟格局變化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新發展格局中,民營經濟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堅實國內強大市場、推動科技創新、激發有效投資、創造經濟新業態、擴大就業機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敏說。
在張俊偉看來,雙循環的背景是世界經濟大變局。關鍵設備、原材料供應受限、風險增加,導致對市場需求轉向國內供給,給企業開展進口替代帶來巨大的機遇。而替代進口的過程也是產業升級的過程。可以預計,一些行業門檻相對較低、技術差距較小的領域,很快將迎來產業水平的“上臺階”。另外,要保障能源、重要原材料、糧食的穩定供應,也需要民營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國際環境的變化也給民營企業帶來挑戰。例如,部分跨國公司推行多元化戰略,把部分生產能力轉出中國,與此相配套的一些企業就不得不為上述生產能力找到銷售市場。”張俊偉進一步強調說。(記者 呂紅星)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