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攻堅“甘肅經驗”:大力發展產業 努力擴大就業
2020/11/10 18:28: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1月10日上午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介紹甘肅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1月10日上午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介紹甘肅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新辦就甘肅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脫貧人群在經濟上自立自強,說到底是一個增收的問題。貧困地區的情況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條我認為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產業發展難、就業務工難,”唐仁健表示,貧困地區要想農民增收,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調整產業結構,解決好商品生產的要素配置。因此,甘肅省的脫貧攻堅工作也主要圍繞著產業發展和務工就業這兩點展開,“這實際上是脫貧攻堅當中最具技術含量、最難做、也必須做好的事情。”
一是大力發展產業,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拉開架勢構建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范四大體系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比如白銀市會寧縣最早提出了“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平涼市提出了“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慶陽市在全市范圍內“念羊經,發羊財”、隴南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商扶貧等等。
推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實施獎補政策,把產業扶貧資金同“一戶一策、農民意愿、真種真養、見錢見物、獎勤罰懶”掛鉤,采取達標獎補,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戶多種多養,發展壯大增收產業。比如臨夏州廣河縣按照貧困戶獎補6000元、非貧困戶獎補5000元的標準,實施整村基礎母羊基礎項目。去年全縣新增養殖戶9500多戶,新增牛存欄41000多頭,羊的存欄增加了20萬只以上,有的養殖戶一家就養了40多頭。
二是努力擴大就業。特別是對地處山溝、交通不便,產業發展嚴重受限的貧困地區的老百姓,甘肅省通過強化培訓輸轉一體化、鼓勵有意愿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鼓勵企業和工程建設項目吸納貧困勞動力、與東部及有關省份開展點對點的勞務輸轉、建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和其他青壯年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勞務工作新體系,構建了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相統籌、靈活輸轉和定向輸轉相結合、援企穩崗和工業安置相補充的務工就業新格局。
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超過257萬人。從2013年算起,全省共輸轉貧困勞動力64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超過1100億元。過去的兩年,全省依靠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加勞務的脫貧人口達到131.45萬人,占到脫貧總人口的76.8%。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