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是如何籌集的?
2020/11/10 19:11:23 來源: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是如何籌集的?——專訪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監敖一帆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是如何籌集的?——專訪中央國債登記結算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是如何籌集的?——專訪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監敖一帆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是如何籌集的?——專訪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監敖一帆
新華社記者林紅梅、王悅陽、申鋮
中央財政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在發行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服務作用。從6月18日開始招標,到7月30日最后一期收官。新華社記者專訪公司總監敖一帆,了解抗疫特別國債發行背后的故事。
時間緊任務重
“中央結算公司在歷史上特別國債的發行過程中,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服務,本次抗疫特別國債更是如此。”敖一帆介紹,中央政治局會議3月27日作出發行特別國債的決定后,結算公司迅速成立特別國債支持服務工作組。
敖一帆回顧,6月15日,財政部公布第一、第二期特別國債發行文件,確定6月18日為抗疫特別國債的首次發行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敖一帆回憶,三天里,工作人員分別在公司總部和為保障防疫安全設立的備用發行場地兩地辦公,反復核對標書內容、認真檢查發行場地、提前準備應急演練……
敖一帆介紹,財政部對抗疫特別國債發行進行了周密安排,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以10年期為主,適當搭配5年、7年期,采用市場化原則,面向50家國債承銷團成員公開招標發行。這50家國債承銷團成員包括工、農、中、建、交等40家銀行類機構,及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10家券商,基本涵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主力機構。
市場化公開招標
7月30日11點35分,在中央結算公司的發行室里,隨著財政部國庫司司長王小龍按下“確認中標”按鈕,歷時一個半月的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工作圓滿結束。從6月18日啟動發行到7月30日最后一期抗疫特別國債收官,中央結算公司共支持發行特別國債16期次,籌集到資金1萬億元。
敖一帆回顧了第一次發行的情況:6月18日,第一期抗疫特別國債公開招標,在財政部工作人員核對招標書并對外發送后,10點35分,招標準時開始。財政部國庫司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許京花在發行室中實時監控投標情況。11點35分招標截止,5年、7年期品種各發行5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41%和2.71%,投標倍數分別為2.50倍和2.76倍,高于當期同期限普通國債的認購倍數。
敖一帆表示,本次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平均認購倍數達到2.51倍,即累計有2.51萬億元資金參與了抗疫特別國債招投標,平均中標利率低于同期中債估值約12個BP(萬分之一,債券利率改變量的度量單位),優于今年以來普通國債的發行情況。“招標的過程完全市場化,承銷機構的積極競標讓中標利率低于同期”,敖一帆解釋道。
敖一帆給記者展示出一張手繪明信片,在公司的發行室中,三個人圍在電腦屏幕面前,緊盯著電腦上數字的變化,隨時準備按下鼠標鍵……他說,這是全程參與發行工作的公司年輕人用手繪明信片還原了當時發行的歷史瞬間。
個人投資者踴躍認購
這次特別國債除了面向金融機構發行外,個人投資者也能夠通過商業銀行柜臺參與認購。敖一帆表示,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等投資者認購非常踴躍。
“在特別國債的發行過程中,不時會有個人投資者打來電話咨詢。”敖一帆笑著說,“雖然他們不能通過發行系統直接參與招標購買,但充分體現出個人投資者對于抗疫特別國債的參與熱情。”
敖一帆介紹,今年16期次特別國債(含首發及續發行)柜臺認購量合計5.04億元,共有15家柜臺開辦機構參與債券承銷(占支持記賬式國債柜臺業務開辦機構總數的79%)。截至10月10日,特別國債柜臺市場持有量合計5.18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有21637戶,持有特別國債3.47億元;機構投資者有77戶,持有特別國債1.71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