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打工被“截流”?專家:近億農民工省內就業
2020/11/17 12:25: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國內城鎮化發展逐漸有了新趨勢,在專家看來,人口的流動正從遠距離的省外遷移轉向省內和區域內流動。原標題:外出打工被“截流”?專家:近億農民工省內就業
近年來國內城鎮化發展逐漸有了新趨勢,在專家看來,人口的流動正從遠距離的省外遷移轉向省內和區域內流動。
16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的論壇上指出,現階段,人口流動的近域化正在加強。省內就業成為了新的趨勢。
王凱稱, 僅2018年,全國省內就業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56%,共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
以安徽省為例,這個一度是長三角“鐵桿粉”的中部城市,人口流動趨勢在2017年迎來轉折。當年,GDP水平較高的合肥、蕪湖二市,分別“截流”了17238和4847人次的省內人口。2019年,安徽被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人口的省內遷移加快,且主要集聚于省會合肥。據克而瑞地產研究,2019年,在合肥異地就業的安徽人中,92%選擇了跨城置業。
隨著城市群的建設,當都市圈核根據功能定位,控制人口規模,其外圍的中心城市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優惠政策能吸引人才是這些城市“截流”省內人才的通法。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近月,成都、青島等多地紛紛更新人才落地政策。除了增強城市的創新實力,立足資源稟賦,吸收核心區的轉移產業,也是阻擋省內人口外泄的一大助力。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司馬曉表示,“新型城鎮化要跳出單一城市發展的思維,注重區域統籌。”
對于承接人口要素在省內集聚的城市,為增強其自身的吸引力,公共服務也將得到完善。王凱稱,目前,流動人口留守大城市是為了獲取公共服務,而非簡單追求高收入。
根據最新調研,他指出,22%的落戶人群是為了子女可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19%是為了個人發展,16%是出于收入水平高。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補充稱,城鎮化的發展,不單要滿足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還應考慮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
省內“截流”增強,勢必加速中小城市的收縮。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史懷昱表示,在中西部,需順應這種集聚趨勢。核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增強,將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帶動產業集聚,利于參與區域競爭。
那么對于農村面積較大的省份,人口的近域化趨勢,會不會使農村規模減小呢?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夏保林認為,雖然城鎮化是大趨勢,人口要素會向城市集聚;但短期內,鄉村的規模會保持一個穩定的規模,目前已經出現第一代農民工回流和少量群體來農村創業的現象。論壇上,他還提出了一個新的現象,叫做“城鄉通勤。”即是指居住在農村的人口,每天進縣城打工的現象。
“農村規模的穩定,反過來也會要求縣城重新定位,讓它的服務能級得以輻射到農村。”夏保林說。
轉自:第一財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