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全域旅游思路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2020/11/20 17:09: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委書記專訪 2020年9月22日,經過1年多時間精心打造后,位于肇慶封開縣的賀江碧道畫廊煥新亮相,這里不僅有山、水、林、田、湖、灣、島等優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委書記專訪
2020年9月22日,經過1年多時間精心打造后,位于肇慶封開縣的賀江碧道畫廊煥新亮相,這里不僅有山、水、林、田、湖、灣、島等優美風光,更有獨具嶺南特色的鄉村風貌和遠溯秦漢的人文歷史遺址。今年國慶黃金周,賀江碧道畫廊車水馬龍,游人如織,成為肇慶市鄉村旅游的新亮點。
近日,封開縣委書記秦波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封開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靈魂在水、根在文化、生命力在產業、核心在美麗,持續發展在開放包容”的要求,堅持統籌規劃、連片打造、示范帶動、全域推進,高標準規劃建設賀江碧道畫廊,引領帶動全縣美麗鄉村建設。
南方日報:江口街道臺洞村,是賀江碧道畫廊重要節點,它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的核心優勢是什么?
秦波:臺洞村的核心優勢有三點。第一是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秀麗的賀江蜿蜒而過,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為美麗鄉村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我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鄉村特色、地理條件和村民意愿,以小切口推動環境大變化,贏得了廣大群眾參與和支持,許多村民無償讓地、捐資,這是臺洞村建設美麗鄉村最大的底氣。
第三是感恩奮進的精神特質。封開深厚的文化沉淀賦予了封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感恩奮進的精神特質,干部和群眾建設美麗鄉村勁頭特別足。勵志新村屬于臺洞村的一個自然村,1994年,位于賀江邊的大恧村受特大洪災破壞,村民在黨委政府帶領下積極重建村莊,自發提出將村名改為“勵志新村”。如今的勵志新村公共設施充足,有大學生創業的竹蓀基地,有送山貨進城的電商中心,有休閑觀景的高端民宿,這是美麗鄉村建設中感恩奮進的一個縮影。
南方日報:今年封開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高標準打造賀江碧道畫廊旅游品牌,未來如何運用“旅游+”優勢,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秦波:今年封開縣以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不斷加強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建設,成功創建1個4A級旅游景區和5個3A級旅游景區,來自周邊的游客數量持續增長。
賀江碧道畫廊是封開縣另一塊“旅游+”金字招牌,我們堅持山水林田湖路綜合整治,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特色鮮明的精品村,建設了5個賀江觀景平臺、5個濕地公園、兩廣源流博物館、龍皇島古碼頭公園等景點,完善了房車營地、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完成386棟村居房微改造、15棟村居房活化利用。接下來,我們還要推動“旅游+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將賀江碧道畫廊沿線創建為4A級景區,帶動農家樂、民宿、餐飲、特色農產品銷售等產業發展,為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南方日報:美麗鄉村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封開在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如何讓百姓收獲更多幸福感?
秦波: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封開堅持先整治后提升,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礎上,大力實施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五化”建設,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分類改造提升農房風貌,讓鄉村實現華麗蝶變。同時,積極構建多方協同、多業共興、多元共生的產業振興聯合體,打造集電商、種養、康養、扶貧等元素為一體的美麗業態,建設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孵化基地,支持引導大學生、鄉賢等回鄉創新創業。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封開建設了杏花雞、竹蓀等一批種養示范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體+基地+農戶+電商平臺”等發展模式,村民實現“產業建在屋前后、創業可在家里頭、就業不出村門口”。
■一線走訪
一條畫廊
激活鄉村新活力
“九曲十八彎,一灣一美景”,封開賀江碧道畫廊近日賺足了游客的眼球。游客沿江而走,可以感受到集水道、陸道、碧道、驛道、賽道以及瀟賀古道、茶船古道“六道”融于一體的美麗畫廊。
封開賀江碧道畫廊帶是全省5條省際邊界鄉村振興示范帶之一。近年來,肇慶封開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串聯起周邊鄉村旅游資源,全力推動“旅游+鄉村振興”相融合,以全域旅游思路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碧道畫廊平日游客也不少,許多老人家打扮時髦來這欣賞風光,并拍照拍視頻發抖音,宣傳了他們自己也宣傳了封開美景!狈忾_縣委常委、大洲鎮委書記鐘傳鋒說。
目前封開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所有自然村完成人居環境整治,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賀江碧道畫廊共接待游客18.04萬人次,帶動全縣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2.02%和5%,城區星級酒店開房率達90%以上。
本欄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藍單 馬喜生
轉自:南方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