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上線運行
2020/12/3 10:49:15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新華社電 記者2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成并上線運行,目前接入平臺試運行的9個省(市),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占全國90%以上。據介紹,該平臺據新華社電 記者2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成并上線運行,目前接入平臺試運行的9個省(市),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占全國90%以上。
據介紹,該平臺基本實現從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可在線上排查、精準管控、現場處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1日召開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優化完善省級平臺,加快與國家平臺的數據對接,指導督促生產經營者及時準確上傳貨物來源、去向、數量、位置等關鍵數據,確保“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一鍵排查、迅速定位”,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
會議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進口商、生產經營企業、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生鮮電商、餐飲企業等進行全面排查,企業自建冷庫、第三方冷庫年底前實現全覆蓋備案。嚴格進口冷鏈食品從口岸到境內生產、流通、銷售全程防控,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銷售。加大對來源不明、相關票據不全的進口冷鏈食品查處打擊力度,指導生產經營者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售賣。
進口冷鏈產品從業人員
如何做好自我防控?
據新華社電 11月30日,青島市下轄的膠州市對進口冷鏈產品“應檢盡檢”人員進行定期例行核酸檢測時發現1例無癥狀感染者,該無癥狀感染者在青島錦宜水產有限公司從事搬運及消殺工作。此前,天津、大連等地曾出現過冷鏈產品裝卸、搬運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為何進口冷鏈產品裝卸工等時有“中招”,成為疫情防控風險點?天津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何鵬曾表示,進口冷鏈產品成為新冠肺炎的感染主要來源之一,冷鏈裝卸人員屬于高風險人群。
某冷庫負責人介紹說,“雖然他們都穿戴著防護服、口罩和護目鏡等,但工人長時間體力勞動會出汗,護目鏡容易起霧,且在勞作過程不可避免地要擦汗、擦拭護目鏡或整理口罩,存在感染風險。”
針對多名進口冷鏈產品裝卸工“中招”等問題,多地推出相關措施,對進口冷鏈產品從業人員“應檢盡檢”。
11月16日,天津市防控指揮部印發管理規范,要求全部冷鏈食品從業人員需每7天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疾控機構或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1次核酸檢測。
12月1日,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北京已明確要求嚴格對冷鏈食品環境和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共同居住者也應納入“應檢盡檢”范圍。
此外,進口冷鏈產品從業者也應提高自身防范意識。青島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姜法春說,在個人防護方面,進口冷鏈產品從業者必須穿戴好口罩、手套和工作服,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工作服要定期消毒。從事進口冷鏈產品裝卸等工作的人員,還要穿戴專業的護目鏡和防護服。
福州
進口冷鏈食品須 開具“兩證”才可通行
據新華社電 福州市人民政府日前發布公告稱,自12月3日起,將在馬尾區設立市級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從福州各口岸入境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統一進入集中監管倉,經抽樣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合格后,取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證明》和《消毒證明》方能出庫。
據規定,進入集中監管倉的進口冷鏈食品,將納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碼”信息追溯管理,貨主單位在取得“兩證”后,應按要求上傳“兩證”等進口冷鏈食品溯源數據。
青島
拉網式摸排進口冷鏈 食品加工企業和冷庫
據新華社電 在一名進口冷鏈從業者被確定為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后,青島市對進口冷鏈食品加工企業和冷庫開展拉網式摸排,對全市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48435人已全部完成采樣,已出結果48315人,全部為陰性。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陳萬勝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青島市1日對進口冷鏈食品加工企業和冷庫開展了拉網式摸排,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不按規定檢測消毒、未按規定做好人員防護的一律停業整頓。
截至11月30日,青島市共消殺進口冷鏈食品146柜,合計3513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