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
2020/12/11 17: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5G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栋灼分赋�,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規模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5G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栋灼分赋�,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規模將日益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5G基站總數將超過60萬個,據此測算,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跨越式發展。
《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我國5G基站數量將達到1500萬個,5G基礎設施累計直接投入將達到4萬億元,由5G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帶動的GDP達1.7萬億元。由于5G通信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預計到2030年,由5G產業總體帶動的GDP將達到5萬億元,并深度賦能制造、交通運輸、金融等領域發展。此外,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將成為5G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5G智能終端滲透率也將逐年提升。下一步應加強5G網絡配套設施建設,著手解決5G基站能耗問題,不斷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助力5G產業快速發展。
領跑新基建5G建設全力加速
從3G技術開始,無線通信技術更新速率顯著提升,基本5年左右更新一代。隨著5G商用落地并逐步成熟應用,5G技術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2019年,5G技術趨于成熟,行業應用取得了長足發展。不僅"5G+4K"備受矚目,各型5G手機、5G芯片也相繼面世。因而,這是全球5G發展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國5G商用落地的啟動之年。2020年,盡管疫情的發生短暫影響了5G的建設,但我國5G整體發展腳步并沒有放緩。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領跑新基建,5G建設"全力加速"。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共涉及五方面18項措施,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技術發展和安全保障。各地新基建投資開足馬力,作為新基建的"排頭兵",5G建設更是呈現全力加速狀態。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改變移動網絡的現狀,使各行各業更便于聯通協同、提供服務,帶動形成萬億級5G相關產品和服務市場。2020年,5G對于各行業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在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消費品領域呈現飛速發展態勢,通過消費品促進各個產業的聯動。
疫情之下,中國5G引領全球發展。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我國5G網絡規劃建設延遲,5G產業鏈受到沖擊,用戶發展進程一定程度延緩。另一方面,5G在疫情防控中的創新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5G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步伐有望進一步加速。被激發的在線應用新需求,拓展了行業應用新空間,拓展了公眾對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信道的需求,讓5G的應用場景變得更加清晰可行。
我國5G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積極推動。國家高度重視5G發展,《"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等文件均對推動5G發展做出了明確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移動通信領域產學研用單位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標準研制、產業鏈培育及國際合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5G發展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后續推廣與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與良好機遇。
疫情為5G融合應用提供創新契機。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對我國5G產業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在參與國際間企業合作時受到一定阻礙;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術的創新、突破,例如疫情期間,"5G+遠程會診系統"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快速落地。5G技術在抗擊疫情期間發揮的積極作用,讓各方對5G有了更多新期待,加速5G商用、推動5G賦能的共識更廣泛�;闄C,中國5G以新的姿態加速融入百業、服務大眾。
5G產業迎來高增長將深度賦能制造業
5G時代悄然來臨,5G通信產業規模迎來高增長。5G是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點領域,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新技術,引領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將激發虛擬現實、車聯網、超高清視頻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了全球各國拉動投資、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新經濟的新通道與新平臺。我國積極布局,網絡部署日趨加速。2019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達到2250億元,同比增長133.2%,預計未來三年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5G網絡建設加速帶動產業鏈上游"爆發"。隨著5G開始商用,網絡建設率先實現發展。2019年,中國5G通信產業結構中基礎器件層規模達到1005.8億元,占比達到44.7%;其次是以運營商為主導的運維服務層和以落地為目標的場景應用層,分別各達到了686.3億元,占比均為30.5%;終端層和主設備層在建網初期并未率先爆發,隨著5G網絡建設的逐步深入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完善,產業規模將日益擴大。
5G產業鏈上游首先受益,國際間5G產業高度融合。從產業上游基站射頻、光模塊、整機等通信設備制造業,到中游網絡建設、網絡規劃設計與維護,再到下游終端及應用場景,整個生態系統涉及基礎網絡設備商、無線網絡提供商、移動虛擬網絡提供商(MVNO)、網絡規劃/維護公司、應用服務提供商、終端用戶等,將享受5G帶來數十萬億元規模的經濟紅利。從5G產業環節分析,當前5G網絡建設已經興起,但場景應用尚未成熟。
因此,5G通信設備和終端制造成為整個產業鏈的焦點,包括終端、基站、承載網、接入網、核心網等節點,涉及芯片、光纖光纜、光模組、天線、濾波器等基礎器件和交換機、路由器、鐵塔、IDC服務器等主設備。從5G產業格局分析,5G作為技術門檻高、投資規模大的專業化前沿科技,是全球化大潮下各國交流合作的產物,是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高科技創新成果。全球5G產業僅僅圍繞著4~5家核心主設備企業,因此產業各環節高度依賴,供應鏈高度融合,標準所有權高度交叉,形成你中有我、不可分割的局面。
在5G基站射頻產業方面,我國擁有龐大市場及強大工業制造能力,但在高端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方面仍有較大技術進步空間。在市場激勵和政策扶持的雙重引導下,我國基站射頻行業在關鍵領域已取得一定進展。得益于"新基建"支持政策,全國5G基站建設全面提速,基站射頻行業市場規模將迎來新一輪的高增長期。同時,由于5G時期基站的技術要求相較4G時期有了較大提高,射頻部分在基站建設中變得更加重要,射頻投資占基站投資的比例有望不斷升高,進一步助推了5G基站射頻行業的市場規模擴張。
在光通信產業方面,由于FTTx和4G鋪設近尾聲,中國光通信產業處于青黃不接的階段,2019年全國光通信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隨著5G建設全面鋪開,中國光通信市場將逐步回暖,光模塊/光器件和光芯片的需求將激增。
在5G融合應用方面,由于5G通信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預計到2030年,由5G產業帶動的GDP將達到5萬億元,并深度賦能制造、交通運輸、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發展。其中,5G對制造業直接貢獻最高,直接貢獻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在"新基建"的強力推動下,車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和載體,預計未來基于5G的車內娛樂及導航應用將率先成熟,而真正的"人-車-路-云"協同仍需較長建設周期。
加強5G設施建設摸索工業互聯網新模式
當前,5G產業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
一是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技術演進的必然選擇。5G具備高速率、低延時、大連接的特性,將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規模,全方位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助力形成制造產線更完整、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生產體系,是實現高效決策和柔性生產的有力推手之一。在"新基建"的強力推動下,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和載體,是5G先進成果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將加快打造高效、智能的新一代信息網絡。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5G微基站將迎來大規模爆發。5G宏基站信號在有多隔斷墻的場景下穿透能力較弱,因此,5G微基站的作用將凸顯。微基站作為宏基站信號的有效延伸,可增強室內網絡覆蓋能力,與MEC等技術相結合,可為垂直行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能力。相比宏基站500米的間距,微基站間隔小到10~20米,根據微基站對熱點宏基站覆蓋范圍內20%~50%的區域計算,未來微基站市場規模會大幅提升至千億元級別。
三是5G智能終端滲透率將逐年提升。手機作為未來5G時代不可或缺的智能終端,在5G通信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未來5G手機也將作為萬物互聯的傳感器之一,發揮其全新的功能。未來5G手機滲透率基本與4G手機發展趨勢保持一致,預計2021年,中國5G手機滲透率達到10%,2022年5G滲透率將達到30%,2024年滲透率將達到75%,屆時中國5G手機保有量將超過10億臺。
雖然我國5G產業發展迅速,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從商用模式看,5G應用商業模式尚不清晰,目前還未出現可復制及盈利的商業模式。隨著5G商用進程加快,在5G產業鏈與融合應用方面缺乏復合型人才。此外,5G基站能耗或成為制約5G高速建設的因素。為推動我國5G快速健康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5G網絡配套設施建設�;A電信企業已在5G基站建設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后續仍須在此基礎上加速推進,尤其在站址規劃、頻率劃分等配套工作方面,需加大支持力度。要發揮重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周邊延伸,逐步實現5G網絡全覆蓋。工業企業要盡快完成生產設備及產線的數字化改造。加快企業內網改造,建設高品質企業標桿網絡。通過公共移動通信網絡與專用網絡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5G網絡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卓越性能和整合復雜性優勢。
積極摸索新型商業模式。鼓勵運營商與工業互聯網企業共同探索多元商業模式,推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舉措,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不同需求。實現更快的業務定制、自助化服務和靈活調整。選取典型企業積極試點,形成可參照、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閉環案例。充分利用5G應用大賽征集的優秀案例,推動其孵化落地,實現商業價值。通過專項基金等方式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投入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對工業企業予以支持。
多方攜手解決5G基站能耗問題。5G的高耗能對電力系統、運營難度等方面帶來了全新考驗,需要各級政府、通信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等全產業鏈的參與者共同探索解決。
各級政府應合理出臺相關政策,協助降低5G用電成本,科學合理地規劃建設新的電網基礎設施,在供電緊張地區及時開展配電網改造擴容,保證對5G基站電力供應。
運營商及設備供應商應加強節能降耗技術研發與應用,對功耗的主要來源--射頻單元(RRU/AAU),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節能方案制定與實施,例如采用更佳性能的芯片、更節能的器件材料,引進更先進的散熱方法,以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設備功率進行動態控制等。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基本面整體良好 螺紋鋼振蕩運行為主
- 下一篇:多渠道“補血” 千億專項債馳援中小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