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測替考100元50米”,要嚴懲作弊也應激發學生興趣
2020/12/16 14:09: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要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高校應探索改革體育教學。 近日,一則“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老師‘看破不說破’”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體測“替考”在高校中并不罕要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高校應探索改革體育教學。
近日,一則“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老師‘看破不說破’”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體測“替考”在高校中并不罕見。一到體測季,在校園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學生發布尋找體測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碼標價,依據不同的項目,其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而由于監考不嚴格等原因,體測替考者很容易就能蒙混過關。
將學生體測成績納入到評獎評優、保研,甚至與畢業資格相關聯,政策層面如此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初衷自然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壓力倒逼下,一些大學生明碼標價找替考、進行數據造假等種種作弊行為,不僅消解了政策善意,敗壞了學風,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和大學存在的其他“水課”一樣,體育課變“水課”的根源還是一些大學不重視體育教學。比如一些學校體育課設置不夠科學,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有限,學生“不出汗、不喘氣、不心跳”;還有一些學校體育資源缺乏,甚至存在體育教師不足、體育課并未開齊開足、學生可上可不上的現象。
平時不上好體育課,就只能“臨時抱佛腳”。由于學生“體測”成績影響到本科教學質量評價,且“體測”就由本校教師組織進行,再加上考試流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這些都給一些學生作弊提供了空間。
因此,要消除作弊現象,讓體測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高校層面應探索技術升級,堵上漏洞,嚴把體測關,比如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現場錄像等手段嚴查、嚴懲學生體測替考行為。
更重要的是,高校應轉變教學觀念,加大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開足開齊體育課。
高校可以根據本校條件,成立不同門類的俱樂部或運動隊,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一個或多個運動隊、俱樂部。以運動隊的方式組織學生訓練、比賽,由此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及運動技能。
這其實就是進行運動隊制教學,在學科知識學習方面是某學院的學生,在體育教學、鍛煉上是某運動隊的隊員。成為運動隊的運動員,不是高水平運動員的專利,而是每個普通大學生在大學里的第二個身份。
切實做到“體教融合”應成為我國各階段學校體育倡導的模式。由于有在運動隊長期訓練、運動的經驗,學生通過體測不再是難事,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這樣的體育教學對學校的體育師資、場地以及體育教學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比單純組織學生訓練跑、跳,而開展運動隊、俱樂部制教學,需要有更多專業的教師(教練),帶隊進行訓練、比賽。這就要求,高校從軟件硬件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加強對體育教學的支持。
本質上,嚴懲體測替考是堵,改革體育教學是疏,疏堵結合,才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治理“體測替考”亂象。
轉自:新華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