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委最新定調 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 建立現代央行制度
2021/7/7 11:50:15 來源:新浪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6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未來7月6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問題,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工作。
此次會議重點提出要加強對金融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針對性的問題研究,增強政策儲備,并再提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等重要政策。同時,專門就進一步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做出部署,強調“從增量改革入手,漸進式、分步驟推進存量業務改革”。
此次金融委會議也再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2015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了3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實施總體方案,指出要厘清政策性和自營性業務邊界,強化政策性銀行的政策功能定位。過去六年里,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雖然時常被監管部門提及,但外界對改革的進展情況了解并不多,此次金融委專門提及進一步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后續更多改革舉措有望漸次落地。
政策性金融機構分類分賬改革提速
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推進六年多后,下一步改革的一大重點領域或在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金融委會議指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要繼續加以推進。要堅持依法合規,完善規則制度,一行一策,從增量改革入手,漸進式、分步驟推進存量業務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壓實機構主體責任,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進政策性銀行分類分賬改革”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之所以要實施分類分賬管理,也是為了更好地厘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政策性業務與自營性業務之間的邊界,提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息透明度。
實際上,早在2020年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落實開發性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分賬管理、分類核算要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佩珈曾表示,結合國際經驗來看,分類分賬管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允許一家機構同時經營兩類業務,但實施分賬管理,并對兩類業務實施不同的監管;二是將兩類業務分別劃分到不同的實體進行經營,采取集團或母子公司制的方式,世界銀行集團就是采用這一方式進行旗下政策性業務與自營業務的管理的。預計我國分類分賬改革將大概率按照第一種模式加以推進。
“這將有利于厘清政策性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的邊界,引導政策性銀行將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業務進行合理分離,避免道德風險、防止金融套利,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引導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錯位發展、差異化經營,促進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銀行發展格局。”李佩珈曾表示。
再提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除了專門提及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此次金融委會議再度談及金融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問題,只不過此次的側重點在于加強研究力度、建立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等方面。
會議強調,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對金融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針對性的問題研究。要圍繞建立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優化金融組織結構,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金融風險防控處置機制,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良性循環等重大課題,加大研究力度,增強政策儲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對于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內涵和目標,央行曾給出權威解釋。
人民銀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度詳細解釋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建設。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優化的貨幣政策目標、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具體來說,對于貨幣政策目標,央行提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清晰明確地界定了貨幣政策框架的“錨”。這一中介目標錨定方式,有利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在長期穩住貨幣總量;有利于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使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向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靠攏,為實施宏觀政策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錨”。
央行在報告中還表示,我國實現貨幣政策操作目標主要采取將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作為央行政策利率,并以此為操作目標,從而將操作目標、政策利率和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合而為一。這種做法更直觀,市場和公眾觀察貨幣政策取向時,只需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即可,無需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也無需過度關注個別機構的市場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擾動的市場利率時點值。
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
在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方面,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致辭時指出,我國資本市場總體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投資者結構、上市公司結構、法治誠信環境等與成熟市場差異較大,需要我們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市情,不斷強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時代性和適應性,逐步構建形成既遵循國際市場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并提出“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聚焦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此次金融委會議也再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對于如何理解“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據媒體報道,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曾表示,中國高速增長所需的資本,長期以來是由商業銀行提供的,這顯然是與教科書不一致的“中國特色”。因此,須摒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非此即彼的“兩分法”,認真探討銀行機構如何有效地參與資本形成,如何事實上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的機制。簡言之,金融機構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特色,要重視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和金融機構的作用。
此外,金融委會議提到的“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良性循環”也并非新提法,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曾多次提到過“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