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引制造業“沖高” 纖維材料關鍵技術創新路線圖明朗
2021/7/8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中國制造業高端突破的奮進歷程中,新材料的先行崛起已經成為一股獨特而強勁的力量。正所謂產業升級材料先行,材料的突破是行業裝備創新、設計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的源頭和先導,在中國制造業高端突破的奮進歷程中,新材料的先行崛起已經成為一股獨特而強勁的力量。正所謂產業升級材料先行,材料的突破是行業裝備創新、設計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的源頭和先導,材料的迭代創新推動著產業體系的重構與升級。有沒有高端材料的生產能力,已經成為檢驗一個國家制造業是否高端的關鍵標準。
基于此,工信部自2016年牽頭啟動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以來,就將新材料列入關注重點之一。2019年6月,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應運而生,并在明確關鍵技術創新路線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轉化、開創纖維材料應用新格局等層面不斷探索,為中國制造業邁向高端提供了強大助力。
融合創新 “深探”:創新鏈激活產業鏈
“材料的質量決定著產業體系的質量,材料的范圍決定著產業應用的范圍,材料的高度決定著產業創新的高度。纖維的多元化、精細化發展驅動著產業應用的深化與延伸,纖維材料的創新是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市場實踐的高度集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認為,作為產業最源頭最根本的創新,纖維的發展牽引著研究體系和工具的更新。
作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功能纖維是基于材料、機械等領域的技術突破與交叉融合,有超高性能、高性價比、高附加值、高產業拉動效應以及低碳綠色等優異特性,能夠對傳統產業起到顛覆性、革命性的提升效果。
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纖維材料產業依托各國自身優勢,爭相搶占各細分領域的戰略制高點,紛紛實施 “再工業化”戰略,加大先進功能纖維的研發力度。
“目前,先進功能纖維全球銷售額已超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0%,在先進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將成為未來全球制造業發展戰略的必爭高地。”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牽頭單位——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認為,在該領域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數據顯示,中國紡織纖維材料供給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202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800萬噸,占世界比重的50%以上,化纖產量占世界比重超過70%。規模優勢和全產業鏈閉環的創新生態使得我國纖維材料創新從 “跟跑”進入 “跟跑、并跑、領跑”并存階段。
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作為紡織領域重要創新載體和平臺,旨在圍繞高端用纖維及紡織品等領域重大需求,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及成果轉化,推動化纖及紡織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中心為行業提供了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工程驗證與產業化支撐,大大提升我國纖維新材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從化纖油劑產業化、無銻纖維和阻燃纖維研發等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到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從落實用于技術開發、測試驗證、中試孵化、成果轉化、投融資和人才培養等能力建設到未來可持續發展藍圖的擘畫,隨著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規劃的不斷推進,我國纖維材料的創新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
三大體系 “深構”: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建設好這個重要的平臺載體,充分聚合行業內最優質的創新資源,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加速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是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所有成員的使命。”繆漢根介紹,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目前已經建立了以首席科學家——東華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等7位行業領域頂尖院士領銜的戰略咨詢委員會,并根據研發方向和致力于攻克的關鍵共性技術,配備了8個運營、技術雙負責人制的頂尖創新技術團隊,吸納了213名科技人員。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還凝聚了一批成長良好、創新活力高和在相關細分產業領域具有領先水平的創新型企業。作為中心牽頭組建方的盛虹集團近年來陸續搭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科研創新平臺,形成了支撐創新發展的 “最強大腦”,并在超細纖維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方面不斷打破國際壟斷。今年年底,投資達677億元的盛虹16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將投產,盛虹集團有望實現從“一滴油”到 “一根絲”的上下游全面貫通。
與此同時,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所在地江蘇也為產業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池宇表示,紡織產業及化纖產業是江蘇省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優勢,江蘇已形成了密切協作配套的企業生態圈,培育了一批特色化專業市場。未來,江蘇將持續給予鼎力支持,助力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和競爭前沿技術研發,瞄準新原理、新工藝、新技術,補短板、鍛長鏈,積極實施技術轉移和擴散。
成立兩年多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成員積極投入創新資源、整合創新要素,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并進入成果轉化階段。圍繞功能纖維新材料、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前沿纖維新材料等方向,中心已經建立起以“重點實驗室” “中試基地” “國家級紡織品檢測中心”等為支撐的技術創新供給體系。股東單位從9家增加至14家,創新聯盟單位從15家增至133家,涵蓋了國內紡織纖維完整產業鏈,搭建起深度合作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中心瞄準先進功能纖維與信息、機械、生物等學科領域,進行技術突破與交叉融合,開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設,探索搭建以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的融合創新體系。
技術創新供給體系、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融合創新體系這三大體系的搭建,實現從點到面,從單一環節到產業生態的全覆蓋,為行業提供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工程驗證與產業化支撐,對強化先進功能纖維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掌握發展主動權,提升我國先進功能纖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增添了強勁動能。
應用生態 “深拓”:催生跨界協同蝶變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的相關政策均明確提出,要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攻克短板,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發展包括新材料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的確,與世界一流強國相比,我國纖維新材料發展仍有差距,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不足,不少高精尖領域仍是瓶頸。在一段時間內,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成果轉化斷盲點多、產業化比例低等問題,仍將繼續存在。在此背景下,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如何以 “關鍵技術創新路線圖”為牽引,打造創新應用生態,完成跨界協同創新生態鏈之 “蝶變”?
繆漢根表示,中心將圍繞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要求,重點打造 “一個中試基地”,搭建 “四個重點實驗室” “三個服務平臺”,加速“四個科研成果應用轉化”。
孫瑞哲建議,中心要以質量為核心,加快形成引領性戰略科技力量,加強頂層規劃,聚焦關鍵領域創新。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注重原始創新。充分融入數字經濟,推動纖維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與技術迭代能力的提升。要以效率為核心,著力打造協同型產業創新生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各類創新資源的高效銜接與集成。深度合作與協同,提升產業整體創新效能。加快公共數據平臺、技術協同平臺的建設,要以價值為核心,逐步完善市場化的成果轉化體系。堅持需求導向、應用導向的技術創新,加快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科學評估技術的潛力與成熟度,精細化地推動產業化、商業化進程。以“一需多材”和 “一材多用”為引導,形成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工信部相關人士亦表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肩負產業創新重要使命,還需要繼續瞄準前沿技術、關鍵共性技術持續進行攻關和突破,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統籌上下游創新主體聯合推進重大科技項目研發轉化,形成創新合力,提升國家級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凝聚力引領力,組織好關鍵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以化纖材料創新推進紡織全產業鏈創新發展。(郭俐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人口老齡化加速 運營商5G建設助力智慧養老
- 下一篇:中國清潔能源供給能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