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糧生產進入關鍵期 今年14億人“飯碗”有保障嗎?
2021/7/15 9:31:0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溯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日前對外宣布,今年中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夏糧豐收為中國全年糧食豐產奠定了良好基礎,隨著“半年節”的到來,中國也進入秋糧生產的關鍵期。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今年14億中國人的“飯碗”有保障嗎?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日前對外宣布,今年中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夏糧豐收為中國全年糧食豐產奠定了良好基礎,隨著“半年節”的到來,中國也進入秋糧生產的關鍵期。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今年14億中國人的“飯碗”有保障嗎?
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發布報告稱,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造成的經濟困難、極端天氣等因素,將繼續加劇脆弱經濟體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并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與此同時,去年以來,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十二個月上漲,盡管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6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首次出現了小幅回落。但分析認為,當前一些糧食生產大國仍未走出疫情,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仍在影響全球糧食生產,各國金融政策使很多國家處于通脹之中,一些國家疫后恢復正帶來需求端增長,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國際糧價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在高位震蕩運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的威脅,中國官方將糧食安全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召開會議強調全面保障糧食安全,并在五年規劃中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把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力爭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糧食安全形勢惡化,中國強調糧食安全,不僅是保障本國民眾“飯碗”,也是對世界做出貢獻的重要舉措。
目前,中國糧食生產已實現“17年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人均占有量連續多年超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2020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下,糧食仍實現豐收,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創下歷史新高。
2021年,十四億中國人能否繼續端牢“飯碗”?專家和機構分析認為,今年中國夏糧已獲豐收,放眼全年,全年糧食再獲豐收有保障。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袁龍江表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糧價上漲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基本面良好,糧食種植面積略有增加,預計糧食全年總產可達到6.8億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5月發布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0~2021)》顯示,2021年,中國將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繼續推進,主要農產品供求關系明顯改善。預計2021年糧食將明顯增產,糧食總產量將達到6.8億噸,比去年增產1000萬噸以上。
秋糧生產占中國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對全年糧食生產形勢具有決定性意義。目前,中國已進入秋糧生產的關鍵期,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中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出苗長勢總體正常。為確保秋糧豐收,中國還于近期啟動了“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
李國祥表示,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出現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現象,去年以來,玉米、大豆等飼料糧價格也出現較明顯上漲波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期,中國官方針對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對糧食穩產、糧食供給采取了更具實效的措施,比如進一步完善最低收購價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調控糧食市場保供穩價、嚴守耕地面積、擴建高標準農田、提高科技單產水平等。“在多項措施的支持下,今年中國糧食總供給有望明顯增加,‘大國糧倉’也將繼續保持穩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鋼鐵企業迎來利潤“大年”
- 下一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 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