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瑤健康盈利能力堪憂:存貨周轉率陡降 布局高端賽前景存疑
2021/7/29 19:16:15 來源:中國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網財經7月29日訊(記者 葉淺 梁煦晨) 近日,均瑤集團迎來30周歲生日,提出了要做百年老店探索者的目標,目前均瑤集團旗下擁有吉祥航空(12.050, -0.05, -中國網財經7月29日訊(記者 葉淺 梁煦晨) 近日,均瑤集團迎來30周歲生日,提出了要做百年老店探索者的目標,目前均瑤集團旗下擁有吉祥航空(12.050, -0.05, -0.41%)、愛建股份、大東方(6.760, 0.37, 5.79%)、均瑤健康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去年大健康板塊均瑤健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后均瑤健康便開始謀求轉型并在今年專注益生菌賽道。
從去年開始,均瑤健康開啟了多元化產品的布局,不僅“眼紅”高端產品礦泉水、玻尿酸,還向“益生菌第一股”奮進。而新拓展和重點培育的益生菌領域的產品銷售情況難言樂觀,多款益生菌產品在天貓旗艦店的銷量不佳,并被消費者評論稱“沒效果”。
對于均瑤健康布局新賽道走高端路線,主力消費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中國食品分析師朱丹蓬分析指出,“益生菌、玻尿酸、礦泉水都是當下的熱門賽道,均瑤健康的品牌力主要是在三四線城市,對于一二線城市的主力消費者并沒有強勁的號召力,很難給予支撐。”
事實上,均瑤健康主營業務不強,研發投入在行業內墊底,公司上市后仍然沒有擋住主營產品乳酸菌飲品量價齊跌的僵持局面,同時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也較同行上市公司下滑較多,均瑤健康募資擴產的必要性遭受質疑。不僅如此,均瑤健康在經銷商數量減少的情況下,提出發力電商渠道,不過均瑤健康的天貓旗艦店-味動力旗艦店店鋪中,多款產品的月銷量不足百人,產品單價也較低。朱丹蓬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均瑤健康不像元氣森林,本身沒有網紅屬性,產品銷量在線上低迷是必然的,并表示傳統類企業去做電商,一定是死路一條。
以銷定產 存貨周轉率卻陡降
均瑤健康成立于1994年,2004年砍掉了“保鮮純牛奶”業務,2011年進入常溫乳酸菌市場,并以此為主營業務,均瑤健康主要產品為“味動力”系列常溫乳酸菌飲品。去年8月均瑤健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不過受到疫情影響,上市后均瑤健康的盈利能力就變臉。
2020年年報顯示,均瑤健康營收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均下降超過3成,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52.68%下降到46.58%。今年一季度雖然均瑤健康業績同比上升,但是毛利率較2020年同期并無起色。
作為乳制品企業,以銷定產、以產定購、兼顧庫存模式下的均瑤健康存貨周轉率陡降顯得匪夷所思。2016年以來,均瑤健康的存貨周轉率直線下降,而同行業公司承德露露(10.230, 0.93, 10.00%)存貨周轉率在2017年稍有下滑后波動較小,香飄飄(14.490, -0.02, -0.14%)存貨周轉率呈上升趨勢。均瑤健康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采用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生產周期短,公司主要產品的保質期為六個月,備貨相對較少,庫存商品積壓較小,公司存貨主要為原材料(包括委托加工物資),存貨周轉較快。可以看到,在行業內,均瑤健康的存貨周轉率在2016年的確最高,相比承德露露和香飄飄遙遙領先,但是2020年均瑤健康的存貨周轉率已經明顯遜色于香飄飄。
不僅存貨周轉率下降,上市后,均瑤健康也沒有止住量價齊跌的僵持局面。IPO招股書顯示,盡管2018年均瑤健康的主營產品單價略遜色于承德露露和養元飲品(28.180, -0.25, -0.88%),但是2019年均瑤健康產品的銷量和平均售價較2018年繼續下滑。2020年財報顯示,均瑤健康乳酸菌飲品的銷量和收入持續下降,中國網財經記者計算得出乳酸菌飲品的單價為0.70萬元/千升,較2019年的該產品單價0.73萬元/千升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IPO時均瑤健康募投擴產的必要性就遭到質疑。招股書顯示,均瑤健康計劃募資12億元,其中在宜昌和衢州生產基地投入共計8.2億元資金進行擴建,預計公司2022和2023年產能新增14和6萬噸,突破現有的規模瓶頸。但是,2019年均瑤健康自有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5.96%和64.95%,產能不飽和加上目前均瑤健康量價齊跌的銷售局面,未來新增產能釋放后如何消化令人疑惑。
研發投入低于同行 部分線上新品鮮被問津
從去年開始,業績不佳的均瑤健康開始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不僅眼紅礦泉水、玻尿酸熱門賽道,還重點培育益生菌產品,進入巨頭環伺的熱門領域引起不少質疑。
今年,均瑤健康在收購三座山飲品有限公司70%股權后,推出了名為“恩賜”的天然礦泉水。據均瑤健康表示,水源來自大別山核心區的深層自涌礦泉,富含3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7月28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味動力天貓旗艦店看到,店鋪只有一款258ml的礦泉水,一箱24瓶折后價是99元,合計4.125元/瓶,月銷量為16件,客服稱暫時不往華北發貨。
此外,今年4月初,均瑤集團總裁、均瑤健康董事長王均豪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預計玻尿酸食品將在三個月后正式面世。目前,未看到均瑤健康的玻尿酸食品推出的消息,天貓旗艦店也沒有該產品。
對于均瑤健康跨界的益生菌產品,公司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將向“益生菌第一股”奮進。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了均瑤健康益生菌產品在天貓旗艦店的銷量情況,截至7月28日,店鋪共有14款益生菌產品,銷量最高的益生菌產品是主播烈兒直播間推薦的均瑤味動力暢飲爽黑巧克力&活性益生菌,月銷量超過200件,6條巧克力售價159元,不過,7月19日中國網財經記者瀏覽店鋪時,該產品的銷量為0。此外,UE君益生菌顆粒固體飲料月銷量超過100件,在該款產品的評論中多位消費者稱產品“沒效果”、“性價比太一般”等。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天貓搜索“益生菌”看到,仁和復合益生菌某款產品的月銷量超10萬件,樂力益生菌的某產品月銷量超4萬件。相比較而言,均瑤健康若想在其瞄準的益生菌賽道上占得一席之地,恐怕還很遙遠。
均瑤健康布局新賽道走的是高端的路線,主力消費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但是朱丹蓬分析指出,“益生菌、玻尿酸、礦泉水都是當下的熱門賽道,均瑤健康的品牌力主要是在三四線城市,對于一二線城市的主力消費者并沒有強勁的號召力,很難給予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在均瑤健康主營產品和新賽道產品銷量低迷的背后是均瑤健康遠低于同行業的研發費用率。2018-2020年,均瑤健康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0.74萬元、221.51萬元和200.59萬元,2020年均瑤健康的研發投入占比為0.24%,在行業內墊底。
經銷商數量減少 發力電商渠道不樂觀
與在研發上投入吝嗇不同,均瑤健康更注重品牌宣傳推廣。在IPO募投項目中,均瑤健康將3.8億元資金投向品牌升級建設項目,表示將積極通過品牌代言人、電視節目冠名/贊助、電視劇植入/廣告、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及自媒體等多種模式進行品牌宣傳與推廣,通過多渠道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
海通證券(11.040, 0.00, 0.00%)研報顯示,2017年以來,均瑤健康持續加大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視頻等新媒體資源投入。均瑤健康廣告宣傳促銷費占銷售費用的比率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66%和64.52%,2020年同行業公司中香飄飄、養元飲品和承德露露的該費用占比分別為23.75%、29.02%和43.99%。
飲料作為快消品,均瑤健康的產品銷售依賴于經銷商。其在招股書中坦言,三線城市及三線以下市場主要靠經銷商來開拓,但是部分省市的經銷商滲透力較差,銷量不理想。因此要通過營銷渠道的建設,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和指導。 截至2020年末,均瑤健康的經銷商的數量為1236家,2018年和2019年合作經銷商分別為1404家和1306家,經銷商數量在不斷減少。
從終止合作的經銷商數量來看,均瑤健康的經銷商流動性較高,2017-2019年,終止與均瑤大健康合作的經銷商數量分別為372家、468家和622家,分別占年初經銷商數量的30.4%、38.8%和44.3%。2020年減少484家。2021年僅在1-3月,均瑤健康的經銷商便減少了201家,新增149家,合計減少52家。無獨有偶,均瑤健康招股書中披露,公司員工的離職率也非常高,其銷售團隊從2017年到2019年連續三年離職率超過98%。
此消彼長,經銷商銷量不佳,2019年以來,均瑤健康開始大力扶植電商渠道,將銷量的增長寄希望于電商平臺。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2019年下半年起新增電商平臺銷售渠道,在天貓、京東等大型知名電商平臺銷售味動力常溫乳酸菌,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在202年財報中,均瑤健康表示,搭建合作平臺,布局線上新業態通過借力頭部大平臺,合力大V、社交及社區電商,發力私域流量“三力并舉”,構建均瑤健康線上渠道銷售體系。今年第一季度,電商渠道的營收為227.55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80萬元增長了2814.24%。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均瑤健康的天貓旗艦店-味動力旗艦店瀏覽發現,均瑤健康的銷量并不樂觀。截至2021年7月19日17點,店鋪粉絲數僅1.2萬人,上架33件產品,多款產品的月銷量不足百人,產品單價也較低。
對此,朱丹蓬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均瑤健康飲料在線上的銷量不是很大,因為飲料物流成本比較高,加上均瑤健康不像元氣森林具有網紅屬性,所以線上銷量低迷是必然的。并表示,網紅類的企業才能做電商,傳統類的企業做電商一定是死路一條。
對于上述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多次致函致電均瑤健康,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