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發布 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1/9/12 22:41:27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對“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原標題: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近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對“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
《規劃》提出農業綠色發展4方面11項定量指標。在保資源方面,提出到2025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達到4.5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在優環境方面,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秸稈、糞污、農膜利用率分別達到86%以上、80%和85%。在促生態方面,新增退化農田治理面積1400萬畝,新增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面積1億畝。在增供給方面,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6萬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8%。
近年來各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資源保護利用得到加強,農業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從總體上看,農業生產方式仍然較為粗放,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還不足,農業生態環境治理還處在治存量、遏增量階段。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點是“三加強,一打造”,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利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農業生態保護修復,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三加強”聚焦農業資源環境,“一打造”聚焦構建農業綠色供應鏈,共同構成農業綠色發展的核心要件。
農業綠色發展,耕地保護如何發力?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表示,要推進穩數量、提質量、保生態的“三位一體”舉措。其中,提質量,就是要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特別是要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生態,就是要治理修復耕地生態,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促進耕地休養生息和可持續發展。實施污染耕地治理,力爭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
與十年前相比,農業領域排放實現了“增產又減污”。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告訴記者,農業面源污染結構性壓力仍然較大。一方面,污染排放總量較大。化肥農藥使用量仍處高位,畜禽養殖糞污產生量大,規模以下養殖場處理設施不完善。另一方面,長效運行機制尚未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投資大、見效慢,社會資本、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要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農業綠色發展,錢從哪里來,重點投向何處?《規劃》提出,健全政府投入激勵機制,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多渠道增加農業綠色發展投入。農業農村部門將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選擇重點縣建設一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片,圍繞糧棉油糖等重點作物,集成組裝耕種管收全過程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推進化肥減量增效,降低農藥使用。
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種植業減排固碳、養殖業減排降碳、農機節能減排,以及加工流通領域綠色低碳。曾衍德介紹,將兩手發力:一手抓減碳,推廣科學施肥方式,改進畜禽飼養管理,減少種養環節溫室氣體排放。推廣綠色節能農機,降低農業生產化石能源消耗。一手抓固碳,加強退化耕地治理,推廣有機肥施用、秸稈還田等,增加農田碳匯。發展綜合種養、魚菜共生等高效生態漁業,實現漁業生物固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