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國有林場奮力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2021/11/4 0:06:22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未來,重慶國有林場既要為群眾創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還要為山清水秀美麗重慶擎起一片綠色發展的天空。在重慶市的生態版圖上,哪里森林茂密、哪里山清水秀,哪里就有國有林場。這不只是版圖上呈現的事實,也是喜愛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的重慶市民的共識。
重慶市69個國有林場均始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60多年來,各國有林場始終以植綠護綠為己任,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為巴渝大地持續實現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林木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四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撐,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山清水秀美麗重慶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巴渝大地上森林資源最豐富、森林景觀最優美、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生態功能最完善的核心生態區域,重慶市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574萬畝,森林覆蓋率91%,活立木蓄積3106萬立方米;國家級公益林225萬畝,地方公益林232萬畝,商品林114萬畝;依托國有林場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共31個、森林公園56個。
近年來,重慶市國有林場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理順管理體制、增強發展活力、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木材儲備林基地建設、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和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構建國有林場綠色發展新格局。
深化改革,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國有林場改革完成之后,重慶市69個國有林場共核定編制2592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職工月均工資大幅提高,林場職工住房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歸屬感得到大幅提升。
改革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市級以上資金近4億元,用于支持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林場場部全部實現公路直達,319個管護站全部通水、通電,累計改造危舊管護站房間4萬平方米,新建各類林道350公里、飲水管線50公里,架設電力線路30公里,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全市超過六成的區縣建立起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森林資源日常管護機制,防火公路、防火林道、消防水池和防火隔離帶建設進一步加強,網格化管理逐步實現。通過在重點林區交通要道口、農林交界處、景區服務點等合理布設智能語音卡口,建立本地化森林草原火險預警模型,推動國有林場森林火災預防由粗放預警轉向精準預警。
聚焦保護,推動森林增量提質
2019年,《重慶市國有林場中長期發展規劃(2019-2030)》印發,國有林場發展藍圖更加清晰。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示精神,各國有林場及時完成了新型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森林經營管理制度。
全市國有林場主動謀求在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上做加法。江津、綦江等區縣將9萬畝非國有林場管理的國有林移交或劃轉國有林場管理,渝北、永川等區縣以國有林景觀化改造為發力點,銅梁、榮昌等區縣以國有林場保障性苗圃為切入口,開展森林增量提質和國土綠化提升行動。
作為重慶市國有林場的典型,永川國有林場對低質低效林、疏林地、無立木林地、松材線蟲病除治跡地等地塊實施升級改造,營造以楨楠為主的混交林,混交樹種為木荷、赤皮青岡、楓香、無患子等。現已實施跡地及無立木林地造林7300畝;林下更新造林1.2萬畝,每畝密度5-30株;森林撫育2萬畝次。豐都縣楠木林場在中央財政資金投入25萬元的基礎上,自籌資金42萬元,在宜林地、火燒跡地等培育珍貴樹木、改造純林,有效拯救和保護了項目區域珍稀樹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使國有林區森林結構及質量得到改善和提升,為推動國有林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據最新調查結果,“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國有林場森林面積增加26.6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383.5萬立方米,森林生態功能顯著增強。
“下一步,重慶國有林場將借力‘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國家儲備林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大力開展國有林場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珍貴樹種基地、大徑材基地、良種基地建設,同時結合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采伐及限額管理等政策,有序開展人工馬尾松林更新改造,加大低質低效林、退化林修復力度,注重培育香化、彩化、美化樹種,進一步提升國有森林景觀質量,努力實現國有林場森林質量顯著提高、生態功能顯著增強、森林資源保護能力顯著提升的目標。”重慶國有林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良種創新,推動融合發展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重慶市國有林場堅持良種創新,堅持擴大增量、做優存量、提升質量,以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珍稀樹木資源培育,推動國有林場和種苗生產融合發展,為重慶林業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重慶市現有14個國有林場建設林木種苗基地16處,其中國家級和市級林木良種基地10處、國家級和市級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2處、林業保障性苗圃4處;每年,可生產杉木、馬尾松、大葉香樟、木荷、花椒等種子6000公斤,培育楨楠、香樟、杉木等苗木逾300萬株。
堅持良種良法、適地適樹原則,重慶市國有林場還重點推進了珍貴樹種培育和珍稀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大力推廣使用符合當地生產條件的林木良種苗木和造林新技術,有效提高了重慶市苗木品質和造林成活率。
永川國有林場保障性苗圃是重慶市最早大規模運用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的林業苗圃,年產楨楠等珍貴用材樹苗超過100萬株,為全市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大量優質苗木。通過開展“楠木行動”,永川苗圃累計免費向當地企事業單位和市民發放2-3年生楨楠袋裝苗300余萬株,價值2000余萬元。永川區國有林場開展“良種、良法、良制”探索,贏得了各級林業部門的好評,“因山就勢、因陋就簡、因地制宜”的“永川經驗”已在全市大力推廣。
渝北區華鎣山林場林業保障性苗圃走出了一條高科技發展之路。林場在全市率先采用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實現苗圃水肥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檢測,節水、節肥、省力、高效,有效提升了苗木產量和品質。
“重慶市國有林場把珍貴樹種培育融入脫貧攻堅、生態扶貧、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之中,帶動廣大林農利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閑置土地栽種珍貴樹木,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也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可觀的財富。”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青華林場負責人說。
轉換價值,實現綠富共贏
重慶市國有林場在嚴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前提下,探索“兩山”轉換路徑,把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和綠色產業發展的金鑰匙,努力構建“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重慶市國有林場改革以來,積極盤活國有森林資源,引進社會資本發展生態旅游業。石柱縣國有林場參與千野草場和寺尚店景區建設,引進社會資金3億元;彭水縣國有林場對摩圍山、大坪蓋等森林旅游項目采取入股分紅合作模式,促進森林旅游提檔升級;涪陵區永勝林場與重慶建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森林康養、休閑旅游觀光項目。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國有林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5000萬人次。
仙女山旅游度假區曾經是仙女山半山的小山村,依托仙女山林場的資源優勢建成全國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境內天生三橋、芙蓉洞、龍水峽地縫、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已成為中外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仙女山鎮石梁子社區401戶住戶中有391戶從事旅游相關產業,資產500萬元以上的17戶、100萬-500萬元的285戶。仙女山環線建成之后,土坎鎮關灘村發展農家樂21戶、以家庭作坊生產“土坎苕粉”48戶,全村年收入超過4000萬元,90%的農戶年均收入5萬元以上。
仙女山旅游度假區自建成以來,累計接待游客3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0億元,實現財政稅收35億元,獲評“中國最美小鎮”稱號,成為“開發一座山、富裕一方人”的典范。仙女山林場先后獲得自然教育國家精品基地、全國十佳林場、全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中國林場協會森林康養林場和中國森林氧吧等榮譽,成為重慶市探索生態旅游發展機制和模式、帶動鄉村振興與綠富共贏的成功范例。
目前,重慶市國有林場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道路上步伐更堅定,在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木材培育、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方面持續發力,力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全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重慶國有林場既要為群眾創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還要為山清水秀美麗重慶擎起一片綠色發展的天空。(楊玉蘭 曹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