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鵬都農牧總裁沈偉平:用科學的方法做有情懷的事業
2021/12/23 15:13:57 來源:證券日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汽車在云南特有的紅土高原上奔馳,越過高高低低的山丘,穿過交錯的花卉大棚和長勢喜人的玉米地,就到了鵬都農牧位于尋甸的養殖場。這是中國西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已有肉牛存欄數量超過1.2萬頭。汽車在云南特有的紅土高原上奔馳,越過高高低低的山丘,穿過交錯的花卉大棚和長勢喜人的玉米地,就到了鵬都農牧位于尋甸的養殖場。這是中國西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已有肉牛存欄數量超過1.2萬頭。養殖場里的牛兒們安安靜靜的吃料,大屏幕上的實時監控數據不斷跳動,往來其中的工人們熟練而默契地操作著。《證券日報》記者在這里專訪了鵬都農牧總裁沈偉平,聽他講述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做有情懷的事業。中國牛肉市場存在供需缺口,而且缺口逐年擴大。根據USDA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牛肉消費量約為948.6萬噸,2020年我國牛肉產量672.4萬噸。當前,牛肉價格處于歷史高位,中國作為牛肉凈進口國,年進口已超過300萬噸。2017年前后,因回報可觀曾迎來一波肉牛養殖熱潮,但產業資本幾經進退,國內肉牛存欄量始終無法有效提升,反而出現沖高回落、逐年滑坡情況。
已經年近花甲的沈偉平先后在上海牛奶、上海梅林、天邦股份工作過,對中國養殖業有著豐富經驗和深厚感情。談到國內肉牛養殖業難見起色,他向記者分析道,“肉牛養殖業是有情懷的事業,它投資周期長、前期投入大、技術門檻高、飼料配套低。沒有情懷、只想賺快錢的人,注定做不成這項事業;但是只有情懷、不講方法論的人,也注定做不成這項事業。現在,我們正在用科學的方法做有情懷的事業。”
十二月的云南高原天氣溫暖宜人,金燦燦的陽光透過頂棚均勻的灑下來,走在尋甸養殖基地里,記者見到膘肥體壯的肉牛們埋頭吃料,間或發出滿足的低鳴。沈偉平舉例說道,“科學的方法體現在肉牛養殖的方方面面。舉個例子,來訪調研機構常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為何我們將項目選在云南而不是北方玉米帶?這與他們的預判和常識不符。我們在項目選址之前做了多方考察,認為云南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昆明是春城,四季氣候穩定,對肉牛養殖中的散熱、保暖、通風、換氣更為有利,牛舍建筑成本較北方地區低三分之二。其次,云南當地飼料產業已被我們帶動起來,群眾種植玉米、秸稈發酵的主動性很高。再次,緬甸、老撾等國口岸與云南邊境相連,進口活牛、飼料的綜合成本較低,從兩國到云南的運輸成本遠低于將北方玉米帶到云南的運輸成本。最后,云南尋甸地區有豐富的肉牛育肥經驗,農戶積極性很高,一經我們講解發動,就組織起合作社和我們密切對接。”
鵬都農牧的肉牛養殖場沐浴在陽光下(攝影:肖偉)
在牛犢房中,記者看到它們或在吃料,或在追逐嬉戲,或在安靜沐浴陽光。沈偉平說:“農戶雖然積極性很高,也有一定養殖經驗,但是和科學的方法還有一定距離。以我們建設的牛犢房為例,農戶不能理解為何產下牛犢就要進行母子分離管理。采取母子分離管理,我們隔絕了母牛污染,平衡了牛乳分配,牛犢存活率從80%提升到98%以上。看到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農戶對我們的科學方法就心悅誠服了。”他補充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農戶不能理解我們的配方飼料意義何在,都是地里有啥就給牛喂啥。我們建立大數據平臺,用數據說明料肉比和動態飼料管理的好處,現在農戶們都采用配方飼料,也明白牛犢、青年牛、育成牛、泌乳牛、干奶牛的營養需求不同,開始講究使用不同配方針對肉牛養殖的不同階段進行喂養。”
在遠處的山坡上,三一重工的挖機正在轟鳴,搬運土方的重卡來回穿梭,項目二期建設正如火如荼。不久后,土坡和巖石將被統統搬走,更多新牛舍和產房將拔地而起,從海外引進優質肉牛將漂洋過海來此落戶安家。在山坡的背面是農戶們經營的花卉大棚,大棚里的玫瑰已經到了即將采收的時刻,牛糞經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已是廣受花農歡迎的搶手貨。沈偉平的目光仿佛穿越了眼前的景色,投向了更遠處,“尋甸項目的意義是多個層面的,它向消費市場證明了規模化肉牛養殖是技術可行且經濟可觀的,也教育了農戶從散養到集中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路徑,更對海外表明了中國人在肉牛規模養殖道路上是能行的。從歐美澳新等國的肉牛規模化道路來看,必然經歷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當前,我們要追上這些國家的規模化水平尚有一段距離。在這追趕的過程中,中國的肉牛養殖事業會迎來長達10年以上的黃金發展期。現在大家都有了一個共識,只有走規模化養殖的路子,才會有精細化分工,科學的方法才會有廣闊的舞臺,產業報國的情懷才能真正落地。”
鵬都農牧尋甸項目二期正在建設(攝影:肖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