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管新規落地 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式退出市場
2022/1/29 15:11:24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資管新規落地 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式退出市場 年終獎到手 新春理財變化大 “最近大額存單賣得很好,我們一直在追加額度。”廣州地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資管新規落地 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式退出市場
年終獎到手 新春理財變化大
“最近大額存單賣得很好,我們一直在追加額度。”廣州地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年前閑置資金又一選擇——同業存單基金。”一家券商向客戶推薦年前理財產品。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剛性兌付的保本理財產品正式退出市場。面對市場上各類投資產品,春節前拿著年終獎的投資者,如何實現“錢生錢”?有業內人士分析,如今具有保本功能的理財產品只剩下銀行存款類產品,如定存、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同時,券商、保險等也推出諸如年金險、同業存單基金等多種理財選擇,但由于金融產品屬性、底層資產都不一樣,每款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也大不一樣,投資者應充分考慮自身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的產品,不可盲目追熱跟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張忠安
變化一
銀行理財:關注募集期和起息日 避免資金“站崗”
“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大多在7天以內,但是很多在春節前夕發售的理財產品要等到春節后工作日才能起息,募集期可能超過10天,如果在春節前購買了這種理財產品,就會導致資金‘站崗’時間過長。”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提醒。
“春節前有閑置資金投資者要提前做好理財規劃,根據金額、自身風險偏好、對流動性的需求等方面去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短期內有資金使用計劃,適合購買活期及中短期理財產品,如果資金在短期內用不到,則最好做中長線投資計劃。”劉銀平建議。
“隨著過渡期結束和凈值化轉型接近尾聲,銀行理財市場的長期限產品占比提升,根據監管要求,凈值化運作的理財產品應做到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期限匹配,因此拉長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可以實現‘以期限換收益’。” 普益標準首席經濟學家王鵬指出,由于我國的基準利率目前處在較低水平,傳統以固收資產為主要配置對象的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下降,“固收+”產品正在獲得廣泛關注。此外,為應對資本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預計FOF類產品也將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焦點。
變化二
大額存單:短期產品利率偏低,長期品種流動性較差
“大額存單現在很受歡迎,我們轉讓市場里的大額存單都被買完了。”廣州地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堂經理告訴記者。
“對于追求本金保障的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大額存單是比較適合的投資品種,不過短期產品利率偏低,長期品種流動性較差,如果短期內沒有使用資金的打算,可以考慮購買長期大額存單。”劉銀平分析,如今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退出,能保本的產品只剩下銀行存款類產品,包括普通定存、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據普益標準《2021年四季度財富管理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國銀行理財市場凈值產品存續量為40356款,環比增加1388款。從凈值轉型程度指數表現來看,全國凈值轉型程度指數為45.76點,環比上升8.85點。
變化三
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越高 達到的可能性越低
“最近有銀行員工向我推薦結構性存款,不知道這個產品跟普通存款產品有什么區別呢?”有市民何女士困惑道。記者了解到,結構性存款是一款保本的產品,但其利息是浮動的,且波動有時較大。
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報告顯示,2021年12月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40天,較上個月縮短12天;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3.17%,環比持平;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67%,環比上漲2BP。
“整體來看,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沒有明顯的漲跌趨勢。預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實際收益率,預期收益率越高,達到的可能性越低。”劉銀平提醒,結構性存款市場降溫之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逐漸減弱。投資者購買結構性存款需要能看懂產品說明書,尤其是收益規則,了解產品達到各種可能收益率的概率有多高。
變化四
年金險理財:適合長期保守型投資者
“現在我們儲蓄型理財險都賣得很好,主要是既能存錢,又有保障。”某大型保險集團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記者了解到,儲蓄型保險理財產品因為具備了強制儲蓄、穩定回報的特點,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該保險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年金險等儲蓄型理財險產品終身鎖定利率,收益不受外界市場影響。因此,在長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這種理財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大保險公司和互聯網保險平臺推出的年金險等儲蓄型理財險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3.5%~4%之間,有效保額復利遞增。不過,儲蓄型理財險類似養老金產品,雖然利率可以約定,但流動性差。動輒鎖定期就長達幾十年,如果中途遇到著急用錢的事,只能通過退保拿現金價值,得不償失。一旦購買,便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的資金無法周轉。因此,打算長期持有的投資者可以適當購買一部分儲蓄型理財險。但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的家庭,不建議大量投入。
變化五
券商理財:收益偏高 風險較大
記者了解到,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券商理財收益率普遍偏高,比如某銀行可以以6%的預期收益率從券商拿到一只理財產品,然后賣給自己的客戶,預期收益率在4%左右,自己可以賺取2個百分點的收益。因此,除了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外,券商理財產品也值得挑選。
券商理財產品一般分為資產管理計劃、收益憑證和質押式報價回購業務產品。資產管理計劃范圍廣,通常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更多傾向于投資權益資產、實體項目,以及股債混合資產等,收益高,風險也高。比如根據東方財富數據,華融證券推出的華融質押寶11號B最近一年的總回報達到23.23倍。中金公司奕瑞1號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產品最近一年總回報高達164.41%。另外,國信證券鼎信2號科創板戰略配售、中信證券亞輝龍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民生證券旗天科技1號、太平洋共贏3號、國泰君安君享科創板偉創電氣1號等券商資產理財產品最近一年回報率均超過100%。但中泰證券2020年11月成立的中泰鑫創1號,最近一年回報率為-98.81%,第一創業證券的三只產品截至今年1月21日的最近一年回報率都在-55%之下。
因此,風險承受能力高、識別能力強、符合投資門檻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選擇券商理財產品,以較高風險博取較高收益。也有券商推出風險和收益相對偏低的固定投資產品,由于這類產品底層資產往往是貨幣、國債等安全性相對較高的品種,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對資產流動性的要求進行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鋼協:2021年12月會員企業環保情況
- 下一篇:2021年7月財政收支情況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