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儲能項目規范頒布 加強電池梯次化管理
2022/2/9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總量約20萬噸,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升至約78萬噸,動力電池的再利用規范政策在業內一直呼聲很大。近日,國家能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總量約20萬噸,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升至約78萬噸,動力電池的再利用規范政策在業內一直呼聲很大。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 《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 (暫行)》 (下文簡稱 《規范》)的通知將進一步規范電池回收市場,實現新型儲能的全面市場化。
梯次利用形成可追溯系統
目前動力電池多為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材料電池。梯次利用的電池多為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容量隨循環次數的增多呈緩慢衰減趨勢,當電池容量衰減到80%后,從汽車上退役下來的磷酸鐵鋰電池仍有較多循環次數,有較高梯次利用價值。
據介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80%的剩余容量,可降級用于儲能、備電等場景,實現余能最大化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即是對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分類、拆分、電池修復或重組為梯次產品,使其可應用至其他領域的過程。工信部表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新興領域,梯次利用企業主要集中在電池退役量大、技術資源優勢明顯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目前,梯次利用檢測、拆解、重組利用等技術已較為成熟,電池殘值評估、遠程監控預警等技術不斷優化提升,梯次產品已應用在儲能、備電等領域。
梯次利用在儲能電站中最常見,據了解,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起步早,已有成功的示范工程和商業項目,如美國特斯拉已先后將梯次電池用于個人或商業儲能項目。
國內電池梯次利用逐漸走向商業化。目前,商業化的儲能主流技術主要包括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其中,抽水蓄能無疑是規模化儲能的中堅力量,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抽水蓄能的裝機容量占比仍然超過90%。但抽水蓄能因為投資和站址的要求較高,未來增長空間受限。而以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因為安裝靈活、建設周期短、應用范圍廣等優勢,已經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儲能技術,更是被視為新能源發展的標配。電化學儲能全球裝機占比從2017的1.7%上升到2020年的7.4%,且未來的成長空間依舊巨大。
近兩年新投運的梯次利用儲能項目主要集中在工商業儲能分時電價套利,地域集中在江蘇。在大型集中式充電站中可以利用退役電池形成儲能系統,實現峰谷套利,降低充電成本。
從未來發展潛力而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在電力儲能、低速電動車、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等領域具有較大市場空間。有預測,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接近202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10倍。
多家企業加入回收梯次電池利用仍存挑戰
市場機遇顯而易見。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電池供應商,以及蔚來等整車廠正在積極布局。
10月12日,寧德時代表示將在湖北宜昌投資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金額高達320億元。這并不是寧德時代一家獨有的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今年下半年,LG能源、SK創新、三星SDI、特斯拉、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紛紛入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
同時,電池企業進入回收市場也將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趨勢迅猛,特別是我國鈷、鎳、錳對外依存度超過90%。電池制造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將大大節約材料成本。
然而梯次儲能技術梯次利用發展仍存壓力。這是由于電池回收難、二次利用安全等問題在全球領域都屬于摸索階段。
動力電池發展至今,不同廠商電池的一致性較低,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技術標準不同,部分退役電池可能達不到儲能電池的使用要求,并且電池容量、電壓、內阻等在梯級利用時,會在很少的循環次數下形成斷崖式下跌,對后期使用維護造成極大困難,整體來看我國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仍處在試點階段。
加之,政策法規不完善,權責不清晰,導致回收率較低。盡管我國建立動力電池溯源平臺,明確了各方責任,但缺乏健全的監管體制,導致大量電池經過非正規渠道回收,無法保障電池安全處理,影響了電池回收率。
建立統一標準 推動新型儲能落地
針對目前電池梯次利用存在的問題,《規范》指出,新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必須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電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統,梯次利用電池均要取得相應資質機構出具的安全評估報告。
同時 《規范》還提出,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作為主要編制單位就該政策進行的解讀中顯示,隨著 “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進實施,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方向已經明晰。實現更高比例、更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消納,電力系統需要儲能等多種靈活性調節手段維持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與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階躍式發展態勢相適應,技術發展快、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的新型儲能正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生力軍。
為鼓勵新型儲能的發展, 《規范》要求電網企業應根據新型儲能發展規劃,統籌開展配套電網規劃和建設。對于新型儲能項目,電網要公平無歧視為新型儲能項目提供電網接入服務。電網企業應按照積極服務、簡捷高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新型儲能項目接網程序,向已經備案的新型儲能項目提供接網服務。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 《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0GW,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的全面市場化。 《規范》的出臺對于《指導意見》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化,將會更進一步地推動新型儲能項目的落地和并網。(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