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后時刻 信托資金投向房地產不再是“香餑餑”
2022/2/18 10:12: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打破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連續13個季度回落后,信托資產規模自今年二季度末的回升態勢并未得到延續。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業受托管理的信托打破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連續13個季度回落后,信托資產規模自今年二季度末的回升態勢并未得到延續。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業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余額為20.44萬億元,較二季度末環比下降0.94%,較2017年四季度峰值下降22.11%。
信托資產規模變化趨于平穩的背后,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已到了最后時刻。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下發,也正是以此為起點,信托資產規模出現連續下滑。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落地,2020年7月又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年底,如今距離最后“大考”已不足一個月。“過渡期即將結束,大規模的整改基本完成,這或許是信托資產規模變化企穩的原因。”一位信托從業人員向記者解釋道。
然而,雖然過渡期即將結束,監管層對于壓降信托融資和通道類業務并未“松口”。就在上月,多家信托公司再度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壓降指令”,要求進一步推進“兩項業務”的壓降工作。按照要求,各信托公司以2020年底的主動管理類融資信托規模為基礎,2021年必須繼續壓降約20%的比例;至于通道類業務,監管部門給出的處理意見是,“應清盡清、能清盡清”。
從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規模為3.86萬億元,同比下降35.13%,融資類信托占比為18.88%,同比下降9.6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14個百分點。此外,同期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單一資金信托規模及占比持續下降,單一資金信托規模為5.12萬億元,同比下降26.04%,占比降至25.04%。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表示,壓降融資和通道類業務是防范行業風險,避免行業盲目擴張帶來風險隱患,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壓降融資和通道類業務的同時,信托業務結構上變化也更加顯著。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度末,資金信托在五大領域占比排序分別是工商企業(29.02%)、證券市場(19.50%)、基礎產業(12.52%)、房地產業(12.42%)、金融機構(12.12%)。同時,資金信托投向工商企業有4.55萬億元,同比下降16.12%;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信托余額為1.96萬億元,同比下降28.89%;同期房地產資金信托余額為1.95萬億元,同比下降18.13%;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托余額為1.9萬億元,同比下降11.68%。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余額為3.06萬億元,繼續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投向領域,同比增長38.12%。其中,投向股票、債券和基金的規模分別為0.65萬億元、2.13萬億元和0.28萬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54%、57.36%和10.75%,各自占比分別為4.12%、13.60%和1.78%。
上述信托人士表示,房地產調控、房企違約頻發環境下,信托資金投向房地產領域不再是“香饃饃”,而在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訴求下,投向證券市場的“標品”類信托產品越來越受到待見。
周萍表示,標品信托是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重點領域。在政策引導下,預計證券市場信托的規模和占比將持續提升。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環境為信托公司帶來了標準化資產投資機會,信托公司應充分發揮信托資產的本源屬性,發展直接融資業務,促使金融市場投融資結構與實體經濟發展結構相匹配,形成良性互動且高效運轉的金融與實體經濟資金融通格局。
轉自:中國基金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