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打出提振旅游復蘇“組合拳”
2022/2/24 9:09: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日前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業界認為,本輪紓困政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分類實施,其中在旅游業領域,針對旅游業打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日前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業界認為,本輪紓困政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分類實施,其中在旅游業領域,針對旅游業打出“10+7+N”的政策組合拳。這彰顯出政府紓困的決心,也將提振旅游復蘇的信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10”是針對包括旅游在內的服務業出臺十條共同適用的紓困扶持措施,“7”是針對旅游業七條紓困扶持措施,N是回應業界呼聲的精準實施疫情防控“四個精準”“三個不得”,力求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在服務業普惠性紓困扶持措施方面,政策涵蓋延續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2022年擴大“六稅兩費”適用范圍、2022年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2022年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等。具體在旅游業紓困扶持措施方面,包括繼續實施旅行社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扶持政策,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增加旅游業有效信貸供給,對符合條件的、預期發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藝等領域中小微企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
“加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陸續出臺的專項支持舉措,可以預期旅游業將進入疫情以來層級最高、力度最大、效果最為明顯的政策周期,有力促進旅游市場復蘇進程。”戴斌說。
相關政策給市場主體帶來激勵。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說,若干政策對旅行社繼續保持暫退80%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稅收優惠、社保基金部分優惠等,對緩解旅游企業的資金壓力將起到直接支撐作用。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認為,政策發布對于服務業中的中小企業能夠緩解燃眉之急,減輕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生存壓力。一方面,暫退80%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等,能夠切實減輕旅行社企業的資金使用壓力,解決在用人和留人等方面的難題,為后續的復蘇積蓄動力;另一方面,政策從多個方面強調銀企合作,由此也將進一步緩解旅游企業的資金緊張情況,使得旅游企業能夠有更多精力聚焦在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助力旅游業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實現高質量復蘇與發展。
“旅游業仍然面臨著歷史上最嚴峻的挑戰和最漫長的復蘇。”戴斌說。他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影響了入境、出境和國內三大旅游市場,旅行社、在線旅行商、酒店、民宿、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旅游車船等所有業態,以及包括70萬導游在內的2850萬直接從業人員。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2022年春節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51億人次,同比減少2.0%,按可比口徑恢復到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的73.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91.98億元,同比減少3.9%,僅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6.3%;省內游客占比78.3%,其中地市級行政區域的游客占比73.9%,游客平均出游距離131.8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1.5%。這意味著出游人次減少的同時,出游距離和目的地游憩半徑也在下降,旅游消費進一步收縮。
周衛紅介紹,在嚴格執行“熔斷”政策的情況下,旅行社很難順暢地開展業務,且在跨省游重啟、關閉不斷往復之下造成了成本和收益嚴重倒掛。同時,一些大型旅游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堅持不主動裁員,而疫情之初的一些紓困政策在2021年陸續終止。
專家分析,除了有針對性的七條政策,各類旅游市場主體更要重點關注服務業共同適用的十條紓困扶持政策。“共同適用”可以理解為,旅游企業可以直接享受文件所列的政策紅利。從文本角度看,最新政策規定得很細致,也非常方便操作。
“從統計數據來看,絕大多數旅游企業特別是旅行社都屬于小型微利企業。因此,行業協會和旅游企業要組建專班研究并用好十條普惠政策,而不能只聚焦于專門針對旅游業和七條政策,爭取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切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戴斌說。
除普惠十條和旅游七條,市場主體還要關注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措施為旅游市場帶來的利好預期。如果說前者為市場主體注入了財政、金融和產業政策支撐力,后者則有利于營造鼓勵消費、放心出游的社會環境,并有效提振旅游市場信心。
戴斌分析,若干政策針對餐飲、零售、交通運輸和民航業的紓困扶持政策將進一步釋放旅游供應商活力,優化旅游供給結構。對鐵路、航空公司和機場、交通的金融支持,加上相關的稅收和費用減免,新能源交通工具更新和港口建設政策,將營造更加有利于游客出行和在地消費的交通出行環境。
已有不少地區從激活市場活力視角為旅游業復蘇提質增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十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和推進上海工業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把更多的紅色資源、工業遺存轉化為文旅資源,積極展現中國現代工業制造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同期推出的10條“海派城市考古”工業旅游精品線路,也給旅行社圍繞城市探索開發新產品、新路線提供機遇。多家上海企業已設計和推出工業旅游相關路線。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介紹,上海正緊扣主線、穩中求進、守正創新,推進形成新時代上海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卓越實踐。上海將突出都市型旅游特點,把更多都市資源轉化為文旅資源,打造精品項目,打響節慶品牌,用高品質文旅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消費需求;推動高水平數字轉型,加快文旅經濟數字化、文旅生活數字化、文旅治理數字化全方位轉型。與此同時,上海將繼續創制一批支持文旅行業助企紓困、提質增能的積極政策,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一流的文旅營商環境。
轉自:新華財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人民網評: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自信
- 下一篇:今年有色金屬業增長將“前低后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