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院藍皮書:2025年數字經濟將占據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
2022/2/25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在京發布2022年《經濟藍皮書》。藍皮書預測,到2025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值預計將超過GDP的50%,屆時數字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在京發布2022年《經濟藍皮書》。藍皮書預測,到2025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值預計將超過GDP的50%,屆時數字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貢獻來源。
藍皮書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數字經濟產出從2016年的22.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30.3%上升到38.6%,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名義GDP增速約8.5個百分點。其中,2020年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2%,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4%。
根據“十四五”規劃,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4%提升至10.0%,較“十三五”時期提升明顯。據此,2021年至2025年,將GDP設定為年均5%的增長速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比重需要從7.8%提高到10.0%,年增長率要達到11.57%,是GDP增長速度的2.3倍(“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1.2倍)。
如果數字產業化的增長速度能達到上述目標,同時將產業數字化設定為與“十四五”時期數字產業化增速同樣的年增長率,到2025年,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值預計將超過GDP的50%,屆時數字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貢獻來源。
藍皮書指出,“十四五”期間加快數字產業發展,我國在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具備突出的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數字消費市場。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擁有9.89億的網民人數和70.4%的互聯網普及率。2019年,中國的網上零售額滲透率達到26%,是發達國家的2.4倍,而智能手機的用戶移動支付滲透率也達到了發達國家的2.8倍,高達81%。如此大規模用戶,使數字服務業在國內市場就能同時獲得規模經濟和競爭效應的雙重優勢。
二是我國擁有良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全國5G基站建設規模在2020年已近16萬個,在50個城市正式開啟大規模商用,行業創新應用超過5000個。截至2021年3月,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9.65億個,同比增長4.5%,比上年末凈增1856萬個。強大的通信基礎設施能夠建立廣泛的人—人、人—物、物—物連接,高質量的數字化傳輸能力將催生更豐富的內容在網絡空間進行傳遞。
三是我國已出現許多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數字企業。入圍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7家是互聯網公司,其中有4家來自中國。截至2021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咨詢共同評選出全球90家“工業4.0時代的燈塔工廠”企業,這些企業代表了全球領先的商業創新能力、智能技術研發與投資能力、數字化轉型能力,其中有31家企業來自中國,這其中將會有若干企業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全球數字產業的頭部企業,帶動中國數字制造和數字服務快速發展。(記者 金輝)
轉自:經濟參考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