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五大手段”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4/8 9:49:19 來源:中國通信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同志就推動“十四五”北斗產業發展答記者問時透露,北斗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應用初具規模,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十四五”時期,國家發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同志就推動“十四五”北斗產業發展答記者問時透露,北斗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應用初具規模,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北斗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加強監督管理,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斗產業應用初具規模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經過多年建設,已于2020年7月正式開通服務,目前在軌服務的北斗衛星共計45顆,空間和地面基礎設施均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服務能力,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應用初具規模,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據有關機構統計,到“十三五”末,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在產品制造方面,國內以北斗為核心的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支持北斗三號新信號的SoC芯片,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支持雙頻雙模的北斗導航定位芯片完成了各項關鍵性能的驗證,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性能再上新臺階。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10億臺/套。
在行業服務方面,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農林牧漁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過79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近8000臺各型號北斗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基于北斗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10萬臺/套,醫療健康、防疫消殺、遠程監控、線上服務等下游運營服務環節產值近2000億元。
在大眾應用方面,以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式設備為代表的北斗大眾領域應用獲得全面突破,包括智能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的國際主流芯片廠商產品廣泛支持北斗。北斗地基增強信息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米級定位。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
在政策法規方面,目前我國已出臺與衛星導航相關的政策法規1000余件。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標委會累計發布北斗領域國家標準32項、專項標準56項,有力支撐產品制造、工程建設、運行維護,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完成了國家北斗衛星導航標準體系修訂,為今后一段時期北斗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提供依據。
五手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要緊緊抓住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和開通服務的重大機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以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為目標,提高北斗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優化完善產業生態,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北斗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加強監督管理,通過“五大手段”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北斗產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技術攻關、應用落地、基礎設施建設、衛星頻率資源管理、標準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安全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
二是健全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衛星導航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促進衛星導航活動,完善地基增強系統等各類設施和運營平臺在建設、運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北斗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三是完善標準規范。加快北斗應用有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形成覆蓋全面、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北斗產品和服務檢測認證體系及質量監管機制,推動第三方檢測、評估、監督機構建設。推動產品認證等合格評定服務的發展,健全政府、行業、社會等認證采信機制。
四是強化政府支持。組織實施北斗產業化重大工程。研究出臺北斗服務的配套支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為高成長創新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商業自主基礎上,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帶動力強、惠及面廣的北斗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產業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加大對北斗相關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力度。
五是做好宣傳推廣。發布北斗產業發展白皮書,宣介北斗應用和產業發展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