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堅短板技術 環保裝備年產值力爭達1.3萬億元
2022/4/13 10:36:46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了 《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22-2025年)》。計劃目標提出到2025年,環保裝備行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短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了 《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22-2025年)》。計劃目標提出到2025年,環保裝備行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短板技術裝備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環保技術裝備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充分滿足重大環境治理需求。
行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穩步提高,打造若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細分領域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格局,多元化互補的發展模式更加凸顯。環保裝備制造業年產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補短板
行動計劃對細分領域的短板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這是對 “十四五”期間環境治理提出新需求。
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非電行業多污染物處置、海洋污染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識別和檢測以及生態環境應急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攻關。
聚焦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治理難點問題,攻克高鹽有機廢水深度處理、污泥等有機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技術裝備。聚焦基礎零部件和材料藥劑等 “卡脖子”問題,加快環境污染治理專用的高性能風機、水泵、閥門、過濾材料、低頻吸聲隔聲材料、綠色藥劑以及環境監測專用模塊、控制器、標準物質研發。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監測、溯源等,抓緊部署前沿技術裝備研究。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名譽會長王亦寧認為, “環保行業在近20年里,普遍存在 ‘重工程、輕技術’的現象,行業科技創新的驅動力不足,對技術持續研發的投入不高”。
他說,據介紹,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內技術裝備發展主要圍繞市場急需和盈利空間較大的實用領域,核心技術主要來自國外,引進與合作是企業技術發展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我國環保標準的提高和環境污染應用場景的復雜性,加之國外的技術封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基本上已走不通了。
“《行動計劃》圍繞新形勢下對環保裝備行業提出的新需求、結合行業自身發展存在的短板問題,制定核心技術裝備重點攻關領域專欄,聚焦 ‘十四五’期間環境治理新需求,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王亦寧說。
發展模式轉型蓄后勢
那么環保裝備行業如何補短板,打破關鍵技術國外壟斷的局面。行動計劃中表示,環保裝備發展模式將從三方面進行轉型。首先是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環保裝備設計制造、污染治理和環境監測等過程中的應用。加快污染物監測治理遠程智能控制系統平臺的開發應用,深入挖掘污染物遠程監控數據,創造大數據價值,提升運維水平和治污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完善環保裝備數字化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一批模塊化污水處理裝備等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穩步提高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固廢處理等領域技術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其次是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引導污水處理、流域監測利用光伏、太陽能、沼氣熱聯發電,推廣高能效比的水源熱泵等技術,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減少污染治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鼓勵環保治理長流程工藝向短流程工藝改進,推動治理工藝過程藥劑減量化、加強余熱利用,推廣節能、節水技術裝備,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運用綠色設計方法和工具,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對產品進行系統優化,開發環境友好型藥劑、低碳化工藝、輕量化環保裝備,提高污染治理綠色化水平。在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垃圾處理過程中通過工藝技術過程的改進,實現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抑制、分解、捕捉,研發應用減少污染治理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的工藝技術。
此外,還鼓勵企業引導服務化轉型。推動環保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服務型業務,強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加快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推動一批科技創新型環保裝備企業通過拓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等全流程業務向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開展新興技術與環境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鼓勵環保產業與關聯產業耦合發展。鼓勵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環保管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 (EOD)等模式創新,打造若干環境綜合服務商。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在政策方面國家將給予大力支持來推動。將設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加強環保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完善首臺 (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支持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發揮重大工程牽引示范作用,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落實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政策,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環保裝備領域的支持。加強中央和地方政策的聯動性,加大對環保重點領域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開展 “補貸保”聯動試點,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此外,還將通過優化市場環境、培育人才隊伍、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動環保裝備行業關鍵技術的突破。(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1倍
- 下一篇:江西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