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池成本大幅增加 各方努力穩定市場
2022/4/17 10:36:46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期,受產業周期、疫情、國際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電池制造業上游原材料成本漲幅不斷擴大,每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一年內增長10倍。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已經背離了供需規律,是非近期,受產業周期、疫情、國際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電池制造業上游原材料成本漲幅不斷擴大,每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一年內增長10倍。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已經背離了供需規律,是非正常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從需求角度判斷,鋰電池價格上漲或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在主管部門調控和各方努力下,動力電池價格將逐步回歸理性。
電池原料全線漲價
“不漲撐不下去”已經成為電池企業最無奈,卻也是最真實的心聲。電池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全線漲價。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這些原材料受鋰、鎳、鈷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價格影響較大。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從2021年初到2022年3月,正極三元鋰材料均價從12.4萬元/噸上漲至36.8萬元/噸,漲幅高達196.8%;漲幅更為離譜的磷酸鐵鋰材料均價由4萬元/噸飆升至16.2萬元/噸,漲幅為305%。在整個產業鏈中,上游原材料的漲價更令人瞠目,鋰輝石漲幅達到了444%,均價從2.5萬元/噸漲至13.6萬元/噸,這直接導致電池級別的碳酸鋰均價從 5.3萬元/噸上漲至 49.5萬元/噸,833.9%的漲幅。
從已發布業績的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到,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上游企業凈利潤大幅度上揚。
主管部門統籌應對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占比約為40%左右。近期原材料漲價引發的連鎖反應,已引起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關注。工信部日前組織召開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地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直言,電池材料價格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背離了供需需求的增長,產生了一種非正常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行業想要提升電池供應材料的供給水平也要依靠發展與管理,需要圍繞資源開采與提煉、電池技術研發創新、回收利用系統建設等方向來推動科技創新。萬鋼建議要在低鎳、低鋰、低鈷或者無鈷電池的研發方向上發力,以解決被上游 “卡脖子”的風險。同時,對于鋰及其他動力電池原材料交易市場必須加強管理。萬鋼強調要在國際物流渠道與貿易流程化方面加強國際合作,以保障全球動力電池材料的供應。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強調一定要推動關鍵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如果原材料價格不能回歸理性,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極大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必須開展保供穩價工作,“該擠擠水分了!總不能逼著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限產、停產給你看吧,那時沒有贏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計兩三年后將恢復完全的供需平衡,甚至到了2025年還將出現電池產能過剩的局面。
專家們認為,全球鋰資源的可采儲量在2005年到2010年之間提升了400%,如今探明的可采儲量達到了2200萬噸,如果以NCM811電池來計算,可以生產227TWh的動力電池,即便每輛車都搭載100千瓦時的電池,仍可滿足22.7億輛電動汽車的生產需求。與此同時,當市場需求逐漸增大,鋰資源會出現新的勘測量與可采儲量,資源上一定可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求。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鋰資源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專家預計2030年之后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將形成規模產業,預計2025年將有1.25億千瓦時的回收量,也將極大緩解上游原材料開采不及時帶來的壓力。屆時,恐慌性庫存儲備帶來的需求將回歸正常,但是歐陽明高也建議要在當下采取有力措施打擊囤積居奇,以抑制原材料價格在短期內出現大幅波動。
擴產創新多管齊下
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近期已呈現企穩趨勢,價格漲幅出現回落。業內人士分析,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今年已開工總投資近千億元的新項目,預計將新增產能超200GWh。隨著上述項目投產、車企自建或合建電池廠,動力電池供需緊張勢必大幅改善。有專家認為,今年下半年上游原材料價格瘋漲勢頭將得到扭轉。
作為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在近期提出了新的抵抗原材料漲價風險的方案,推出新型電池,高技術實力,以減少對原材料的損耗。
寧德時代透露將在4月推出第三代CTP電池技術,其內部將其稱為 “麒麟電池”。據了解,第三代CTP技術具備極速、無損、安全、高效等特點,能夠適配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兩種電池體系,對應能量密度分別達到160Wh/kg、250Wh/kg以上,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其容量相比特斯拉推出的4680電池可以提升13%。
比亞迪在日前的電話會議上也提出了刀片電池新的產品技術研發路線,刀片電池的規模效應、良率提升可以帶來成本優化。比亞迪方面表示,刀片電池發布后便引領市場,使磷酸鐵鋰路線重回主賽道,在化學成分、結構、生產工藝上都具備極高競爭力,助力公司車型競爭力顯著提升。而純電動車在500-600km續航里程水平下,整車對電池的要求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電池的能量密度重要性在降低,電池的成本、循環壽命、安全性等要求將會更高。公司亦會將刀片電池成本方面作為研發重點之一。(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