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帶火空調市場 大量產能需要釋放
2022/8/31 16:10:23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可謂是異常“火熱”的一年,全球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40℃。受高溫天氣拉動,國內空調市場開始回暖。不過,空調市場若要實現持續增長,一方面要看天氣,另一方面也要今年可謂是異常“火熱”的一年,全球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40℃。受高溫天氣拉動,國內空調市場開始回暖。不過,空調市場若要實現持續增長,一方面要看天氣,另一方面也要向外尋求新增動力。
高溫拉升空調銷量
今年,空調行業呈現“先抑后揚”的發展態勢。
在全國房地產市場不振、消費意愿弱,以及疫情等大環境因素影響下,空調行業產銷規模整體萎縮。
據產業在線最新發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家用空調生產總量為8296.80萬臺,同比下降4.11%。銷售量同比下降1.68%,其中內銷4407.71萬臺,同比下降1.21%;出口4084.60萬臺,同比下降2.18%。庫存同比增長1.58%。
進入下半年,全國出現大范圍、持續性的異常高溫,使得空調市場開始回暖。據奧維云網監測數據,近兩個月,線上空調的零售額持續增長,周增幅最高已超過80%。線下市場方面,12個省份或地區的空調銷量明顯增加。其中,處于高溫區的上海空調周銷售量增速最高超400%。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6月以來,京東家電空調銷售額環比增長超過400%。
空調市場階段性的回暖似乎也再次驗證了“空調靠天吃飯”的市場規律。
此次高溫天氣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高溫強度大。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高溫天氣還會持續。業內認為,受天氣影響,今年國內空調銷量將持續向好。
海信空調品牌部總經理朱海波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說,今年1—7月,海信空調內外銷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國內市場銷額超過63億元,尤其在第22至29周,受高溫天氣刺激,價格超過2萬元的新風空調銷售量連續8周增長。隨著消費者認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預計下半年具有新風、凈化、加濕等功能的復合型產品將迎來發展機遇。
大量產能需要釋放
在內需爆發式增長之際,空調行業供需環節卻遭遇“梗阻”。
由于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關鍵部件全球性緊張,以及年初的消費信心不足等原因,今年空調行業庫存儲備不足,行業開始出現旺季缺貨現象,甚至有些廠商的空調預約安裝需要等到10天之后。
進入八月份,下一輪“冷年”已經來臨。業內普遍認為,未被滿足的新增需求將延續到新“冷年”。尤其在起始階段,空調出貨量在去年低基數上大概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據奧維云網(AVC)預測,2022年下半年,空調零售量將達1947萬臺,同比下滑1%,下滑趨勢明顯收窄。
“一方面,空調市場需求韌性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市場恢復性需求釋放仍待時間。”產業在線空調產品總監索曉芳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空調市場若要實現持久正增長,一方面要看天氣,另一方面也要向外尋求新增動力。
如今,我國空調產業的內銷進入瓶頸期,而中國作為空調制造大國,大量的產能需要釋放。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數據,截至2021年11月,我國空調產量達19741.4萬臺,同比增長4.3%。而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國內空調市場全年零售量為4689萬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剩余空調產能規模巨大,需要更有潛力的外銷市場消化。
從產業在線整理的外銷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為中國家用空調總體外銷市場的備貨旺季,出口排產較往年同期增長13.7%,同時出口量也實現穩定增長。雖然第二季度受生產成本上升及國際市場通脹壓力影響,出口排產趨勢向下。不過,空調出口額一直延續增長,上半年家用空調出口銷售額累計達到7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同比分別增長了21.8%和4.3%。
高溫為空調出海帶來利好
如今,高溫天氣正覆蓋全球。歐洲地區不斷打破高溫紀錄,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高達40℃。印度高溫更是直逼人類的生存極限。在極端高溫天氣的刺激下,今年成為空調出口的好時機。
據產業在線數據,2022上半年,歐洲、亞洲和非洲空調市場均實現了增長。
據產業在線分析,亞洲地區空調市場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夏季到來,氣溫上升以及貿易政策的開放實施,不斷刺激市場需求,使得亞洲市場在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仍呈現同比0.2%的增長。其中,中亞市場增勢領先,累計增長達到106.7%。隨著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建交持續深入,有望帶動貿易往來持續增長,中東地區的空調銷量同比上漲達到12.3%。非洲地區由于低基數原因,也實現了8.9%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市場。一直以來,空調產品在歐洲的普及率極低。根據國際能源組織報告數據,空調在美國和日本的普及率基本達到了90%,中國則為60%。相比之下,歐洲、印度僅為5%、6%。
奧維云網(AVC)大家電事業部產品總監楊超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稱,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其一,以往歐洲極端天氣持續時間短,出現連續高溫的情況并不多見;其二,當地空調安裝和使用成本高,如安裝一臺空調大概需要1500歐元,使用一年的電費大概是200歐元;其三,低耗能建筑和傳統習慣問題制約當地人采購空調;其四,空調安裝流程繁瑣,要征求各方意見,溝通成本很高。
可見,我國空調產品若要打入歐洲市場十分困難。不過,由于近兩年來受當地氣溫攀升刺激,以及在日積月累的消費教育下,歐洲居民的認知與習慣終于有所改變,市場也逐漸被開發出來。如今歐洲市場規模已與北美相仿,且上半年的空調銷量同比上漲4.4%。
國際能源組織預計,歐洲的空調數量將在20年內增加一倍,到2050年,歐洲的空調安裝數量有望達到2.75億臺。
長期來看,業內對于空調外銷市場普遍看好。
索曉芳表示,從國際市場角度看,隨著海運和原材料成本得到一定緩解,以及國內部分空調企業的運營能力加強,未來海外市場對我國質優價廉空調產品的需求必然增加。
朱海波表示,海信集團在生產、研發、渠道端有較好的全球化布局,接下來,企業將把握好集團優勢,在“研產銷”協同基礎上,實現產品力、營銷力、制造力、品牌力的多方位提升,在全球積極拓寬客戶和渠道,優化產品,提高海外競爭力。
業內認為,在全球高溫常態化下,中國空調出海勢必迎來新機遇。(記者 谷月)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