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保險業多點發力助企紓困
2022/12/25 12:21:46 來源:金融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挑戰,一系列穩經濟政策舉措陸續出臺,加大金融支持是其中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保險業進一步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挑戰,一系列穩經濟政策舉措陸續出臺,加大金融支持是其中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保險業進一步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助力穩住經濟大盤,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創新產品助力企業分散風險
今年6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增加保險產品供給,鼓勵保險機構針對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特點,積極發展財產保險、責任保險業務,創新保險產品,豐富企業風險分散渠道。
記者了解到,為助力實體企業渡過難關,上海銀保監局指導保險機構為支持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推出保險產品或者擴展保險責任70余款,涉及險種包括健康險、意外險、營業中斷險、責任險等,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6萬億元;針對承運人、快遞員、醫護人員、社區一線抗疫人員等特殊人群,提供保險保障金額4800余億元,賠付金額900余萬元。
廣東銀保監局鼓勵保險機構結合實際,針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提供疫情防控綜合保險,加大對物流、餐飲、零售等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其中,全國首個普惠型飲食業綜合保險“食都保”累計為1713家次飲食企業提供約14億元風險保障。今年前10個月,旅行社責任保險提供風險保障76.66億元,同比增長10.79%。
“中小企業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占比較高,一旦受到疫情沖擊而被迫停產,不僅導致企業收入下降甚至沒有收入,繼續支付員工工資也會使企業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對此,保險公司可以創新開發產品來承保企業因疫情中斷營業而遭受的損失,針對工作中員工擔心的感染風險,也可以開發相應產品為其解除后顧之憂。”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疫情防控形勢,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迅速推出并全面推廣“關愛保”專屬團體保險保障方案,通過對現有團體意外險產品擴展因感染新冠病毒導致的身故和傷殘責任,保障特殊時期企業項下員工人身安全,助力中小企業筑牢風險防控屏障,推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為方便中小企業在特殊時期為其員工購買其他商業性員工福利保險,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還推出“員福保”專屬方案,通過提供可靈活組合的多重保險保障以及線上無紙化投保、免“面”受理等服務,更好滿足中小企業的風險保障需求。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自疫情發生以來,截至2022年6月,保險業累計開發新冠肺炎疫情專屬保險及拓展疫情責任產品超過1000個,相關賠付近7億元。
融資增信為實體經濟“輸血”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資金流動緊張問題。確保企業資金鏈暢通,是金融機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重中之重。在助企紓困的過程中,保險機構通過與銀行等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保險的增信分險功能,可以使中小企業更加便利地獲得貸款。”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今年6月份發布的《關于發揮保險功能作用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保險服務的倡議書》中提出,鼓勵各會員單位擴大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覆蓋面,對符合條件的住宿、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增信支持,有效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人保財險發揮保險增信和險資直投功能,2022年上半年,幫助2.8萬家次中小微實體企業、個體工商戶獲得貸款或融資金額96.62億元。太平財險發揮保證保險融資增信作用,幫助企業替代保證金,為9000多家企業釋放現金近50億元,為100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超兩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提升融資增信效能助企紓困的過程中,一些保證保險創新業務模式持續落地。
今年8月份,山東省煙臺市一家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出現原材料采購和工資發放困難。在傳統貸款轉換模式下,該企業要想拿到新貸款至少需要20天。而通過中國人壽財險煙臺市中心支公司提供的“提放保”產品服務,該企業僅用3天時間就收到貸款資金。這一創新模式,不僅使從申請到放款的貸款流程時間縮短至3至4天,便利小微企業第一時間獲得所需資金,極大提升了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效率,而且相較傳統“現金過橋”模式,還大幅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轉貸成本和經營風險。
據中國人壽財險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1月至10月,該公司通過“政銀保”等創新模式,支持1.8萬家小微企業獲得融資金額超38億元,同比增長超100%。此外,還通過農民工工資支付、投標保證、建設工程履約、關稅履約、旅游服務質量等保險產品,為建筑、供應鏈上下游、文化旅游等領域企業緩釋保證金超過669億元,同比增長達91%,其中,通過投標保證保險為投標企業緩釋保證金超過363億元,同比增長258%。
穩外貿護航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穩外貿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達8.6%,其中出口增長11.9%。在這份彰顯韌性的成績單的背后,出口信用保險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在穩外貿政策層面屢被提及。例如,今年5月份發布的《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就明確提出,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規模,鼓勵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外貿企業進一步開拓多元化市場。
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信保累計承保金額超過6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3.3%;支付賠款10.4億美元,同比增長6.4%;短期險融資增信保額達1804.9元,同比增長16.1%;服務支持客戶17.6萬家,同比增長19.2%。
在推動穩外貿的同時,促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是保險業助企紓困、助力穩經濟的重要方向。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何小偉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業可以從多個維度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體而言,保險業可以通過提供保險保障,幫助生產企業穩定生產,例如通過發揮農業保險作用保障糧食、生豬等生產。在生產完成后的交通運輸和物流環節,保險公司也可通過發展貨物運輸保險、道路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等業務來發揮保障功能,助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此外,如果在遭受風險損失后能夠及時獲得保險賠償,也會增強企業進一步開展生產、更好滿足市場需求的動力。因此,保險業應該加快發展營業中斷保險、利潤損失保險等業務。”何小偉說。
記者了解到,人保財險積極發揮保險機制作用,推出“安疫保”“安業保”“企惠保”等抗疫系列產品,發展跨境電商保險、海外倉保險,在天津市、上海市等重點口岸城市全面推廣進口冷鏈食品新冠貨損險,在山東省、浙江省等地承保市場推廣采購貿易出口信用險。
中國信保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跨周期逆周期調節作用,深入實施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行動,進一步發揮電子信息、家電、整車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能源、紡織服裝以及現代農業等7條重點產業鏈的協同作用。2022年前11個月,7條鏈出口險承保金額突破3390億美元,同比增長10.4%,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企業安全穩定發展。
轉自:金融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