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如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路線圖”
2022/12/26 9:18: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最高規格的涉農會議,本次會議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總領,為明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中國“三農”工作繪制“路線圖”。 從農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最高規格的涉農會議,本次會議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總領,為明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中國“三農”工作繪制“路線圖”。
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
縱觀整個會議內容,“農業強國”被提及約20次。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何多次提及“農業強國”?中國具有悠久的農耕文明,是世界公認的農業大國,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高層有何深意?
“隨著中共二十大的召開,中國已經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實現現代化,不能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必須補齊‘三農’短板。”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由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目標決定的,體現了中國高層對“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重視。
會議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可見,站在現代化建設新的階段,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聚焦“農業強國”目標是對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落實。
打造頂層設計“四梁八柱”
圍繞“農業強國”目標,會議明確了重點任務和實現途徑。
對于“農業強國”的重點任務,會議提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
對于“農業強國”的實現途徑,會議提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會議還提出,要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強保證。
李國祥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中國農業也站在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通過提出“農業強國”的四大目標任務、兩大實現途徑和實施保障,起到了統領性、方向性的作用,使今后的“三農”工作目標更明確、動力更足。
全面謀劃、突出重點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業強國”進行了全面謀劃,并提出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科學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
專家指出,在全面謀劃“農業強國”的同時,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有一些側重點和新的提法值得關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向記者表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農業強國”的目標總領下,首先關注的仍然是中國人的“飯碗”問題,會議提出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并提出將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是一個比較新的行動。
他表示,之所以提出這個行動,是因為中國高層高度關注糧食安全,中國糧食單產水平,尤其是大豆等糧食作物的單產水平相比于國外還是比較低的,容易受制于人,通過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有助于為農業現代化護航,有助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落實,提高糧食安全水平,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此外,保證糧食安全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
本次會議對提升農業科技進行了更多部署,提出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
姜文來表示,從歷史來看,中國提高糧食產量主要靠兩個“法寶”,一個是政策,一個是科技。當前,政策手段用得已經比較多,科技手段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尤其是通過科技提升糧食單產水平,以及中低產田的改造、鹽堿地的開發利用、種業的提升等等,都離不開科技的提升,科技也是當前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驅動力。
轉自:中國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