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坐穩“中國冰雪經濟第一大省”,吉林正在悄悄打造“雪產業第三極”
2023/2/17 16:41:20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2023雪季,中國頭部滑雪場競爭格局出現微妙變化。來自滑唄統計顯示,作為衡量滑雪場熱度的核心數據之一,各大滑雪場雪季每天的總里程數排名,會因為滑雪者貢獻多少而發生變更,其中,有一家滑雪場的數據格外顯眼。2022-2023雪季,中國頭部滑雪場競爭格局出現微妙變化。來自滑唄統計顯示,作為衡量滑雪場熱度的核心數據之一,各大滑雪場雪季每天的總里程數排名,會因為滑雪者貢獻多少而發生變更,其中,有一家滑雪場的數據格外顯眼。
這家上個雪季才正式對外營業的新滑雪場,僅僅第二個雪季,就成功殺入中國滑雪場總里程數TOP10,而且一度飆升進TOP5,對一眾老牌滑雪場產生巨大沖擊,這就是:
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
截至發稿,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暫時以49.58萬公里的總里程數,位居滑唄本雪季雪場排行榜第7位。值得注意的是,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入局TOP10并非一個偶然,而是吉林為爭奪“冰雪經濟第一大省”地位而精心謀劃的一場布局。
眾所周知,滑雪產業作為冰雪經濟的支撐力量,是各省爭奪“中國冰雪經濟第一大省”兵家必爭之地。各省在國內滑雪場TOP10中的席位多少,是本省冰雪經濟實力最直觀的展現。
一直以來,吉林依靠北大湖、松花湖、萬達長白山等頂級滑雪場,占據相對優勢;河北憑借冬奧優勢,依靠萬龍、富龍、密苑云頂等滑雪場,在TOP10占據半壁江山;新疆以后起之秀姿態,旗下可可托海、將軍山、禾木(吉克普林)等新銳滑雪場相繼殺入TOP10,自成一方諸侯。
河北和新疆的猛烈沖擊,對吉林保持在滑雪領域的相對優勢,進而坐穩“中國冰雪經濟第一大省”地位產生了巨大威脅,戰略調整迫在眉睫。
更重要的是,吉林想要在冰雪經濟領域始終保持競爭力,不是簡單興建一批大型滑雪場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這背后需要的是完整的滑雪產業鏈和豐富的冰雪經濟生態。
過去這些年,吉林將冰雪產業拆分為“冰產業”和“雪產業”,滑雪就是“雪產業”的核心。吉林雪產業主要聚集在兩大區域,一個是 “長吉都市冰雪與休閑度假集聚區”,北大湖、松花湖這兩大王牌滑雪場隸屬該區域;另一個是“大長白山冰雪生態度假集聚區”,萬達長白山等老牌滑雪場隸屬該區域。這兩大區域可是說是吉林雪產業的兩大引擎。
吉林想要讓雪產業再次提速,只有兩個辦法,其一,優化兩大引擎 ;其二,增加新的引擎。
2018年左右,吉林在不斷優化兩大引擎的同時,探索打造雪產業第三引擎的可能性。經過一系列考察和評估之后,最終確定了這一新引擎的核心區域:
吉林通化。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通化雪產業開始瘋狂提速。
2021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打造通梅冰雪融合發展集聚區,培育通化滑雪度假示范區,打造吉林省雪產業第三極”。
至此,通化正式被確定為吉林冰雪產業的一個新引擎。
很多人疑惑,吉林雪產業第三極,為什么一定是通化。這個知名不并不高的城市,又是否能夠承擔起鞏固吉林“中國冰雪經濟第一大省”的重任?
01
吉林通化,可不是什么寂寂無名的東北小城市。
無論是自然資源,冰雪稟賦;還是人文環境、歷史積淀,通化要說自己是中國滑雪產業的天賦異稟者,沒有哪個城市敢反駁。
發展雪產業,特別是滑雪產業,有兩個必須要具備的硬性條件:
坡和雪。
通化全市超過2/3的區域都被長白山系占據,老嶺、龍崗山、安口嶺和吉樂嶺四條山脈自南到北順序排列,海拔高低差達到1481米,是吉林坡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而且,這些坡地大多擁有完整的坡面,坡度在5°-35°之間。這就使得豐富的坡地適宜開發為朝向多樣的雪道。
再按照“中心城區山地垂直落差不小于300米”及“市域范圍山地垂直落差不小于500米”的兩個業內標準,通化全市范圍內可開發為滑雪場的坡地資源達到28個。
簡單來說,通化至少可以規劃出28個滑雪場,可用雪道面積5600公頃、雪道長度1120公里。
這是什么概念呢?
全球最知名的滑雪勝地法國三峽谷,總共有8家滑雪場,共計404條雪道,總長度600多公里。如果通化滑雪產業發展足夠成熟,至少能夠打造出三個法國三峽谷規模大小的滑雪集聚區。
背靠長白山脈的通化,是吉林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降水量872毫米,年積雪期160天以上。在雪資源質量上,屬于長白山脈特有粉雪資源,北大湖和松花湖的雪質怎么樣,通化的雪質就怎么樣。此外,當地滑雪氣溫適宜,平均風速1.8米/秒,靜風頻率44.1 % ,冬季白天平均氣溫為-13°至-18°,對滑雪者頗為友好。
少有人知,通化還是新中國滑雪運動的起源地,被譽為“中國滑雪的搖籃”。
1957年,首屆全國滑雪運動會就在通化舉辦,時年19歲的本地人單兆鑒一舉拿下越野滑雪5公里等3項冠軍。
1959年,通化建成了新中國第一座高山滑雪場——通化滑雪場(現在的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的前身)。
1957年至1990年,中國共計舉辦的65次全國冰雪賽事,15次在通化舉行,占比達到1/5。
1957年至今,通化在冰雪運動領域,共計拿下88個全國冠軍,攬獲200多枚金牌,培養出單兆鑒、于寵多、吳景才等新中國第一批冰雪運動員。
歷史的輝煌或許只是鋪墊,當下的實力才是決定性因素。
通化還有一個更為現實的優勢,那就是冰雪經濟市場足夠穩定且潛力巨大。
通化是繼長春、吉林和延邊之后吉林省內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在省內6個年度旅游人次破千萬級別的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四。
以2019年為例,通化年度國內游客人次達到1727.47萬人次,同比增長19.07%;國內旅游收入310.49億元,同比增長24.98%。
打造吉林雪產業第三極,通化占天時地利。
02
不過,令人尷尬的是,盡管天賦異稟,直到2020年,通化全市竟連一家全國性頂級滑雪場都沒有。
彼時,通化全境只有寥寥幾座小滑雪場和戲雪樂園。曾經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座高山滑雪場”的通化滑雪場早已設備老舊、雪道廢弛,不堪大用。
2016年,通化開始籌備一個名為“萬峰滑雪場”的全新項目,但遲遲未落地。
2019年,隨著吉林萬峰實業有限公司作為投資方的出現,一個名為“吉林冰雪產業示范新城項目”迅速崛起,而該項目的核心工程就是徹底改造、重建曾經的通化滑雪場,并將其更名為“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
2021年12月18日,總投資30億元的“吉林冰雪產業示范新城”一期項目,即全新的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正式對外營業,終于填補了通化沒有全國性頂級滑雪場的空白。
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垂直落差560米,造雪面積117公頃,擁有33條初中高級雪道,總長31公里,配有4條脫掛索道。雪場建成后按垂直落差排名全國第八,按雪道面積排名全國第五,具備舉辦洲際滑雪賽事條件。
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沒有讓通化失望,開門營業的首個雪季(2021-2022雪季),短短3個月,累計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000萬元,成功殺入國內滑雪場TOP10,一炮而紅。
受到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人氣飆升帶動,2021-2022雪季,通化其他中小滑雪場及冰雪項目也迎來客流量高峰。通化當地的上龍頭滑雪場、千葉湖冰雪大世界、康養谷滑雪場、青龍山滑雪場、集安冰雪大世界、佟佳江冰雪嘉年華,共接待游客29.08萬人次,旅游收入800.4萬元。
通化市相關文旅負責人曾透露,2022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近10倍,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近24倍,首次打破了通化旅游冬季“半年閑”的尷尬窘境。
2022年,《通化市冰雪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及2035年遠景展望(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悄然出臺,對未來冰雪產業提出了更為詳細的布局。
通化將圍繞當地28個可建造滑雪場的坡地資源,打造“1個冰雪產業集聚區+6個滑雪大區”。
“1個冰雪產業集聚區”主攻中心城區的坡地資源,將以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為領頭羊,推動天河、隆盛、東曲柳川、銀廠等城中滑雪場的建設、升級和改造,爭取市內形成2家接待游客量超過50萬人次的滑雪場和2家接待游客量20萬人次的滑雪場,并且形式差異互補。
“6個滑雪大區”主攻市域范圍內的其他坡地資源,規劃了青龍山滑雪度假區、崗山嶺滑雪度假區、老土山滑雪度假區、果松老禿頂子滑雪度假區、四方頂子滑雪度假區和大旗山滑雪度假區。
其中,青龍山滑雪場最受矚目,規劃雪道總數66條,雪道總長度165公里,鋪雪面積550萬平方米,預計2023年投入使用。該項目還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即從三源浦機場直達青龍山山頂的四季觀光索道全長12.6公里,將是世界唯一一條從機場直達雪場的四季觀光索道。
一旦青龍山滑雪場投入使用,預計將在短時間內殺入國內TOP10滑雪場,屆時僅通化就將在榜單上坐擁兩大滑雪場,幫助吉林對抗河北和新疆,在排行榜上坐穩老大位置。
03
通化雪產業布局過程中,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無論是吉林省,還是通化市,都沒有一味強調快速上馬新項目、大項目,追求短平快效應,而是更加側重于平衡雪產業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強調雙方融合發展的長期效應。
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的發展經歷就頗為有趣,短短四年經歷三次產業定位“大升級”:
2016年,“萬峰滑雪場”作為通化東昌區的重點項目,首次對外公開披露,此時產業定位只是一家滑雪場。
2017年,“萬峰滑雪場”的產業定位迭代,升級為“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產業內涵和外延被進一步擴充。
2019年,“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的產業定位再次迭代,升級為“吉林冰雪產業示范新城”,已經從冰雪項目蛻變為城市更新項目。
通化冰雪產業示范新城項目總共分為三期,共計投資100億元。一期項目包括滑雪場、酒店 、游客集散中心、商業街等,建設周期3年;二期項目包括冰雪運動培訓學校、康養住宅等,建設周期4年;三期項目包括運動員村、賽事服務中心、旅游配套服務設施等,建設周期3年。
2021年,通化冰雪產業示范新城一期,即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正式開業,已然讓通化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當三期項目全部落地,將對通化的城市發展與轉型,帶來深刻影響。隨著“冰雪產業集聚區”的項目在未來幾十年全部落地,通化將變身成為真正的“特色冰雪旅游度假城市”,締造城市發展的邏輯。
青龍山滑雪度假區是通化另一個有關雪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
該滑雪度假區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名為“中國·通化MVR世博村一體化實驗區”的項目,MVR是指“山地、度假和康養”。
中國·通化MVR世博村一體化實驗區項目總投資115億元,主要建設青龍山山地滑雪度假區、戶外青少年教育基地、高原雪上訓練基地、山里屯農旅觀光產業園、龍興未來四季溫泉康養5個項目及旗下的體育運動公園、森林水樂園、主題游樂園、珍稀植物園、極地動物園等五個主題樂園。
中國·通化MVR世博村一體化實驗區項目未來不僅是一個集合多種業態的網紅冰雪度假區,而且也將圍繞綠色生態、社會公益、多業態融合發展等主題,探索旅游度假區的全新運營模式,最終摸索出一條符合通化當地的發展思路,這將對未來更多旅游度假區的規劃產生深遠影響。
04
在規劃、引入、興建大型冰雪項目同時,通化在豐富冰雪生態方面進行諸多嘗試:
佟佳江冰雪嘉年華。佟佳江通化城區段,冬季會形成長達30公里、寬200米+的廣闊冰面。通化近兩年從當年12月至次年2月的80多天時間里,打造了冰雪品牌活動“佟佳江冰雪嘉年華”。
通化·集安鴨綠江河谷冰葡萄酒節。通化集安是國內知名葡萄及葡萄酒產區,近兩年,集安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培育出能夠釀造頂級紅色冰酒的山葡萄品種“北冰紅”,栽培面積達5000畝,可年產優質冰酒500噸。當地順勢推出冰雪新品牌“冰葡萄酒節”,吸引游客冰葡萄采摘、冰葡萄酒品鑒,逐漸成為通化冰雪旅游一大特色。
打造一批冰雪標志性景觀。通化正在籌劃中的冰雪標志性景觀包括佟佳江跳臺滑雪公園、通化滑雪博物館、濱江岸線景觀帶等。佟佳江跳臺滑雪公園是借鑒因斯布魯克、拉赫蒂、霍爾門科倫等冬季運動城市經驗,發揮地形坡度優勢,結合佟佳江生態濕地公園旅游景區而建設。通化滑雪博物館作為“吉林冰雪產業示范新城”的配套項目,已經在建設過程中,相關藏品征集工作已經啟動。
引進、舉辦精品冰雪賽事。2022—2023雪季,通化相繼承辦了全國高山滑雪青少年錦標賽、吉林省大眾高山滑雪挑戰賽等。通化未來將大力發展跳臺滑雪、冰上舞蹈、高山滑雪、單板滑雪等商業表演項目,打造一批中小型精品冰雪表演項目。
此外,通化還有以楊靖宇烈士陵園為代表的紅色景區、以高句麗文物遺跡景區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區,可以實現“冰雪+紅色旅游”、“冰雪+歷史人文旅游”的新體驗。
這些節慶、賽事、活動和精品線路體驗,刺激通化冰雪旅游快速增長。2023年春節,通化市接待國內游客50.57萬人次,同 比增長36.71%,迎來開門紅。
05
通化想要撐起“通梅冰雪融合發展集聚區”,成為吉林雪產業第三極,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依然不少,最突出的兩大難題是:
冰雪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單薄。雪友們對此提出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交通不便,通化三源浦機場是航空支線小機場,能夠和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直航的航班量稀少,基本上都要中轉一次。很多雪友選擇從長春等附近的大城市坐車前往,但乘車時間過長。從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到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310公里,耗時3個半小時。
而且雪友除了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之外,很難找到其他可以體驗冰雪場館、特色雪場,相較于長春和吉林多雪場聯動的優勢,通化的整體性價比會大打折扣。
冰雪宣傳推廣滯后。雪友對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最多的一條評價是兩個字“人少”。在小紅書上,搜索“北大湖滑雪場”相關筆記數量9500篇+,搜索“松花湖滑雪場”相關筆記2萬篇+,而搜索“萬峰滑雪場”相關筆記只有3800篇+。
雪圈資深人士調侃,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在資深雪友中“無人不知”,但在更廣泛的滑雪群體中則是“無人知”,這從側面說明通化在冰雪宣傳推廣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據了解,針對雪季大交通不便,通化已經提出優化方案,例如在重點節假日增加航班,北京至通化的航班量最密集時達到一天4班,新開通了上海直飛通化航線。此外,通化還在加速推進至沈陽和長春的高鐵布局計劃。
通化發展冰雪經濟,現在最需要的是兩樣東西:
時間�?v觀全球知名滑雪勝地、冰雪目的地,無一不是有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法國滑雪勝地高雪維爾從默默無聞到世界聞名歷經70多年。從通化冰雪規劃來看,也是以2035和2050年為中遠期規劃目標,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積累期,才能完成從0到1的跨越。
機遇。很多人喜歡用崇禮的冰雪發展歷程來對比通化的冰雪規劃。要知道,崇禮有現在的成就,與其踩中北京冬奧風口有直接關系,可以說,是北京冬奧成就了小城崇禮,這是一次重大機遇。法國滑雪勝地高雪維爾在發展歷史中,也是踩中多個風口,包括承擔1993年法國阿爾貝維冬奧會跳臺滑雪項目、上世紀90年代成功俘獲東歐權貴階層的喜愛等。
通化要做的就是埋頭發展,默默等待,當實力足夠,時機出現,就是這個東北小城一飛沖天的時候。
畢竟,當時確定通化作為雪產業第三極時,吉林其實還有一個更宏大的戰略規劃:
圍繞泛長白山區域,構架一個由“長吉都市冰雪與休閑度假集聚區”、 “大長白山冰雪生態度假集聚區”和“通梅冰雪融合發展集聚區”組成的“品字形國家級雪產業集群”,打造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可以媲美法國三峽谷、意大利多樂美等國際一流滑雪勝地的中國滑雪大區,為中國滑雪乃至冰雪經濟走向國際鋪磚墊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