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嶺外研非遺網成功舉辦二月二龍抬頭非遺展演
2023/2/23 19:33:19 來源:新浪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二月初二龍抬頭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表示春季來臨,萬物開始復蘇,預示著一年的農事活動的開啟。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二月初二龍抬頭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表示春季來臨,萬物開始復蘇,預示著一年的農事活動的開啟。民間有素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的說法。“二月二”承載著百姓渴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2月21日上午10點,在鐵嶺市博物館廣場的展演現場,節日的喜慶和熱鬧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撲面而來。廣大非遺傳承人、志愿者和非遺小使者,進行了舞龍舞獅、彩帶龍、傘頭龍、威風鑼鼓、鐵嶺大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演,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非遺視覺盛宴,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民俗,品味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悉,本次活動由鐵嶺外研非遺網舉辦,鐵嶺外研傳媒致力于中國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建立了相關非遺網站、非遺博物館、非遺學校、非遺論壇、非遺大集等,同時也是“鐵嶺二月二龍抬頭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傳承基地。本次活動展演有:《鐵嶺威風鑼鼓》、《鐵嶺舞龍舞獅》、《彩帶龍表演》、《傘龍表演》、《鐵嶺大秧歌和高蹺秧歌表演》。
本活動除展演之外,鐵嶺外研傳媒還組織了開筆禮實踐、辨五谷、炒金豆、吃龍耳、吃龍鱗餅等系列體驗活動,讓大家了解中華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
在外研非遺傳承館中,小朋友穿著傳統服飾,正在為小朋友們舉辦一項禮儀活動“開筆禮”,也叫啟蒙禮。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儀在傳統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傳統禮儀形態豐富完整,是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正衣冠》,古人對于衣裝打扮,是很看重的一件事。“衣冠”不僅僅只是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以入學的第一環節就是教會學生“正衣冠”。
《敬拜孔子》,雙手平伸指間交錯,左手在外,兩掌心向內,雙臂前伸如抱一環,直身舉手過額。一拜 敬孔子(生和:敬孔子 讀圣賢書 行仁義事);二拜 銘校訓(生和:銘校訓 求真向善 和諧發展) ;三拜 立于行(生和:立于行 立修其志 存報國心) 禮畢 (還原成立正姿勢)。
《朱砂開智》,所謂“朱砂開智”就是用朱砂為剛剛入學的孩子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這又稱之為“開天眼”。其寓意著孩子從此眼明心明,好讀書,讀好書。
《擊鼓明智》,“擊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讓孩子目明耳聰、茅塞頓開、創業建功。
《啟蒙描紅》,“啟蒙描紅”這一步驟主要是讓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寫“人”字,是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
《啟蒙教育》,由外研幼兒園劉老師為準備入學的孩子上一堂漫漫求知路上的第一課。讓孩子帶著童年的美好愿望,懷著對新學校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在孔子思想的感召下學習禮儀,做個有思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文化的人,茁壯成長!
為了給本次活動增添濃厚節日氣氛,外研非遺網還準備了二月二龍抬頭節體驗活動,非遺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解了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教小朋友如何辨別五谷,小朋友表演了快板二月二兒歌,大家一起品嘗節日美食:炒金豆、吃龍耳、吃龍鱗餅,為新的一年求得一個好兆頭。
此次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讓鐵嶺人感受到非遺是文化的基因、是智慧的結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