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制變革帶來多重挑戰 投行多措并舉加強能力建設
2023/2/27 9:21:56 來源:證券時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2中國證券業投資銀行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在主題為“投行如何迎接與備戰全面注冊制時代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2中國證券業投資銀行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在主題為“投行如何迎接與備戰全面注冊制時代”的圓桌論壇上,來自不同券商的6位投行資深嘉賓共話當下券商在投行業務轉型中最受關注的核心議題。
此次論壇由華泰聯合投行業務線董事總經理金巍鋒主持,參與圓桌討論的嘉賓包括華林證券(002945)副董事長朱文瑾、財達證券(600906)副總經理胡恒松、萬和證券董事會秘書陸生全、國海證券總裁助理李立根、中信建投(601066)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李波。
圓桌嘉賓普遍認為,近幾年,注冊制的逐步鋪開對券商投行業務的開展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券商必須在專業能力、合規管理等方面不斷加強能力建設,適應新環境下的新挑戰。
執業能力迎接全面挑戰
從2019年科創板開市算起,注冊制在A股的改革試點已滿三年。在此過程中,投行業務也不斷轉型,更加關注財務以外的保薦項目指標,并不斷加強投融保研聯動,但是一些投行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與能力,項目遴選不審慎,監察不嚴格,部分投行過于關注項目可批性,對項目可投性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胡恒松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券商和相關各方的主體角色發生了顯著的三大變化:一是與監管關系的變化,二是跟發行人關系的變化,三是跟投資者關系的變化。
具體來看,投行和監管關系方面,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由市場來監督、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投行更需要主動作為,由被動接受監管改為主動承擔責任。投行和發行人關系方面,由以前單純的客戶關系,變成了朋友和顧問。要求券商對企業陪伴式成長,熟悉企業,了解其發展邏輯,挖掘好的企業并推薦給投資者。與投資者關系方面,23倍市盈率限制取消之后,發行定價邏輯有了變化,投行定價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投行要在與市場的博弈中,為市場尋找價值。
“注冊制實行三年來,投行轉型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思想認識挑戰,二是專業能力挑戰。”陸生全在論壇上指出,首先,投行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注冊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全面注冊制的作用不僅僅在于降低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門檻,提高融資效率,使更多有潛力的企業獲得上市機會,更重要的意義是開啟了發行審核機制的市場化時代,把股票的價值發現和推薦交給了市場,突出市場選擇權這個本質。
“作為股票的價值發現者和推薦人,投行的責任重大,要認識到我們在行業變革中的責任和義務,扮演好‘看門人’的角色,把真實的、優質的、有價值的公司選出來,我們義不容辭。注冊制之所以有挑戰,是因為現在很多投行人員的思路還停留在核準制時代,重審批,輕投資。”陸生全坦言。
在專業能力方面,陸生全認為全面注冊制壓實了中介機構的責任,不但要求投行要有價值發現能力,還要求投行對企業未來的成長進行判斷,以及對發行規模、發行價格、銷售等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更需要真實、準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這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對投行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從業素質提出了挑戰。
李立根則認為,投行要回歸本質,做價值挖掘的角色,需要多方面的辨識能力和專業能力。
“我覺得以IPO為核心的資本市場,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具有市場化能力的好企業。從技術轉化到市場、保障成長性非常關鍵。同時,成長要靠創新來推動,創新背后的動力基本是科技,硬科技、專精特新關鍵是看有沒有核心的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另外,要挖掘有規范意識的企業。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能夠和專業機構一起達到快速擬合、快速推進,達到成本效率比最高的競爭,從而順利上市資本化以及再融資。”李立根說。
李波則認為,注冊制轉型給投行帶來的挑戰,首先是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企業需要專業化服務。不同模式、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企業,在注冊制下都可以上市。在這種背景下,投行的專業性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匹配企業專業化的服務要求,不僅僅是投行,可能還要聯合研究的力量,聯合資本市場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綜合地把優質企業推向資本市場。
李波認為,注冊制轉型也在倒逼科技投行的轉型。篩選真實的公司需要大量上下游客戶走訪、函證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如果在注冊制下還采取傳統手段,將很難發現一些故意造假的企業。
“中信建投也在做一些嘗試,通過科技、智能化手段,減輕投行人員的體力勞動,通過科技手段進行識別,減少渾水摸魚企圖闖關的企業,把投行人員更多的工作放在挖掘投資價值上,科技投行應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李波說。
多措并舉壓實中介責任
注冊制之下,投行承當了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責任。對于券商而言,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提高執業質量,降低執業風險,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成為各家投行關注的重點。
“這幾年在資本市場非常活躍的券商,可能都是把風險控制擺在了第一位。”朱文瑾在圓桌論壇中表示,對投行業務的風險把控,首先要從戰略角度判斷企業價值和企業風險,不能單純依賴核查手段,而是根據投行有經驗、有專業背景并且有職業素養的一線人員,對企業的盈利模式、行業方向、上下游供應鏈等進行全面判斷。
李波則認為,券商可以從兩個方面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第一,可以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把控投行項目的風險,投行要從常識、產業發展邏輯和規律出發來看企業是否真實,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把控投行項目的風險;第二,緊扣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理念,轉變投行執業的思維。
“投行輔導企業、規范企業的過程中,要把監管理念、違法違規可能導致的行政處罰與民事處罰等風險傳遞給民營企業的發行人和實控人。不僅僅投行人員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投行也要輔導企業做到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讓企業充分完整地對中介機構披露相關信息,中介機構才能更好向監管層和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李波說。
陸生全認為,壓實主體責任,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講: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其次要對制度執行的有效性進行常規性檢查;第三要對檢查出來的問題進行內部問責和處罰;第四要加強投行人員對制度的學習和培訓,要把投行人員對制度的學習當成投行的常規工作來抓,要使投行人員對制度的學習形成習慣。
“特別是對于一些重要制度,比如盡調制度、保薦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內核指引、歸位盡責指導意見等重要的制度和文件,要作為語錄性來學習,使這些制度和文獻深深刻在投行人員的腦海之中,使他們在具體工作中能夠形成制度自覺和執行自覺。”陸生全說。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