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發力讓老齡就業之路更順暢
2023/3/3 10:09: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老年人再就業,“行情”如何?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個案例,今年58歲的王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退休前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項目經理。王先生表示,期待找到管理崗、顧問崗及培訓導師崗的工老年人再就業,“行情”如何?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個案例,今年58歲的王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退休前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項目經理。王先生表示,期待找到管理崗、顧問崗及培訓導師崗的工作,薪資在5000元之上。但是,從去年8月在網站找工作投簡歷至今,近半年時間基本沒有企業跟他聯系。
顯然,盡管有著高學歷和外企工作經驗的雙重加持,但王先生的“再就業之路”并不順暢。未能如愿再就業,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調查顯示,60—65歲的低齡老人中有意再就業的比例為62.1%,但很多人難以找到工作。究其原因,招聘老年人的企業少,合適的崗位更少。
對于老年人,特別是一些低齡老人來說,他們有足夠的精力發揮余熱,有足夠的技能勝任相關崗位。特別是那些擁有高學歷和豐富工作經驗的低齡老人,一旦謀到職,是能夠為企業貢獻力量的。一方面,他們有再就業的需求,愿意跟上時代的節奏,“一下子閑了下來,很不習慣”。另一方面,國家也提出老有所為,支持老年人再就業。比如,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推動老年人就業,需要雙向奔赴。對于老年人來說,仍需在提升自身能力上發力,瞄準時代需要,盡可能掌握更接地氣、被需要的技能。比如,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變化,提高數字化素養,為就業賦能。
自我賦能的過程,也是通過教育升華自我的過程。如何升華?《“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說得很清楚,要創新老年教育,推動老年大學進一步普及,加強老年人就業服務、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老年教育,顧名思義,是老年人為學習而進行的教育活動。應該說,老年人接受相關的教育活動,不都是為了就業,還包括豐富晚年生活,滿足精神需求,開闊人生視野,等等。但不可否認,一些教育活動對老年人再入職場是有作用的。通過強化某些方面的技能,在再就業時就多了一些“抓手”,找到工作也更能迅速適應新的職場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一定程度上說,職業技能培訓也屬于教育范疇。這種培訓的特點是,時間不長,但更有針對性,更具現實指向,也更凸顯實際效果。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目前,一些老年人活躍在短視頻平臺上,他們駕輕就熟地玩起短視頻,使用智能手機更是不在話下,實現了從“數字遺民”到“數字移民”的華麗轉身。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網紅,不僅活得有滋有味,還能有不少收入。這樣的再就業,讓人欣喜。從中可發現,一方面,這些老年人有強烈的好學精神,對新技術不僅不排斥,還有好奇心和行動力。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和企業全力支持他們融入社會。一個細節是,社會上有專門機構舉辦針對老年人適應數字化生活的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是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多策并舉,協同發力,讓老年人再就業的路途更通暢一些,讓老齡就業成為一種常態,那么必能帶來雙贏,除了能夠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外,還有利于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王石川)
轉自:中國教育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