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化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 化工新材料產業成“香餑餑”
2023/3/8 11:10:23 來源:中國能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前石化行業除了乙烯、聚乙烯以及某些高性能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尚有一定短缺外,其余主要石化產品都是呈現產能過剩狀態。”在近日舉辦的2022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當前石化行業除了乙烯、聚乙烯以及某些高性能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尚有一定短缺外,其余主要石化產品都是呈現產能過剩狀態。”在近日舉辦的2022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指出,“今天我們在論證新建裝置、新上項目、擴大產能規模時,一定不能忘記高速增長時代已過、過剩時代已來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一定要轉變過去拼規模、拼投資、拼資源的傳統觀念,把高質量發展擺在首位,把綠色低碳轉型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煉油總產能已達9.2億噸/年,成為全球第一煉油大國。至此,石化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在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發力下游化工新材料、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石化產業體系成為新課題。
投資過熱或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
近年來,隨著恒力長興島、浙石化舟山、盛虹連云港等煉化一體化裝置和2022年中石化古雷、洋浦海南煉化、鎮海煉化二期以及中石油揭陽廣東石化等煉化和烯烴裝置的相繼建成投產,我國石化產業的規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都實現了新的跨越。
以2022年10月26日中國石油廣東石化拉開試產序幕為標志,我國煉油總產能已達9.2億噸/年,其中千萬噸及以上煉廠增加到32家,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
另據烯烴專委會統計,我國乙烯產能因煉化一體化、煤制烯烴、乙烷裂解等裝置建設齊頭并進,總產能達4675萬噸/年,成為世界第一大乙烯產能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于去年發布的《2022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顯示,當前乙烯、丙烯、乙二醇、對二甲苯等基礎石化原料仍處于投產高峰期,部分產品供應缺口縮小。聚烯烴和聚碳酸酯等合成樹脂處于擴能高峰期,PVC仍產能過剩,合成橡膠結構性產能過剩嚴重。丙烯、對二甲苯、乙二醇等產品或將隨著新建項目的建成投產,引發產能過剩問題。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地石化建設項目有加快上馬的趨勢,投資趨向過熱,需警惕有可能引發的新一輪產能過剩問題。”早在去年8月份舉辦的2022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就如此強調。
近日,中國石化海南煉化公司100萬噸/年乙烯項目龍頭裝置——乙烯蒸汽裂解裝置投料開車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由于乙烯通常是決定化工產業生產水平的關鍵指標,且目前盈利能力穩健、供需缺口較大,因此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均配套大乙烯項目。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乙烯產能將達7000萬噸/年,或出現過剩。
化工新材料產業遇上最好的時代
大煉化、大乙烯項目齊頭并進,在完成數量、規模目標的同時,石化行業開啟了由大到強、由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大門。
傅向升指出:“大基建時代已過,鑒于這樣的背景和時代,石化產業為基建領域配套的建筑材料、密封材料、保溫材料以及涂料等產品一定要盡早研究轉型。石化企業面對這種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特別是需求收縮的壓力,首先應當突出創新,通過創新加快產品結構的高端化、差異化和功能化,通過創新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和市場。”
事實上,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行業也迎來了新機遇。以石化產業的核心產品乙烯為例,以乙烯為原料可以生產聚碳酸酯、鋰電隔膜、光伏EVA、α-烯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據統計,有18種乙烯下游產品與新能源、新材料等風口產業相關聯,由于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新能源、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市場對新能源、新材料的需求持續提升。
“‘雙碳’目標不僅推動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高端化工品需求方面的一些變化。”中海油化工與新材料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吳青告訴記者,“以風電產業為例,風機的葉片一般是用碳纖維材料制作的;風機的潤滑油則需要用到以α-烯烴為原料做出來的高端潤滑油;海上風機由于需要耐腐蝕,外層涂料也需要使用具有防腐蝕性能的特種材料。新的產業帶來了對化工新材料的一些新需求。從這個角度說,無論煉油還是乙烯,都會在產品生產類別方面發生一些變化。”
企業積極行動
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全方位突破,將成為推動我國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勝法寶”。
“高端化工新材料方面的技術都是掌握在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公司手里,目前很多材料我們都還需要進口。”吳青坦言。
新的風口下,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圍繞化工新材料展開行動。
今年初,中國石化成立了一個新的新材料公司——安慶百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10月,中國石化在天津也成立了一個新材料公司——天津天誠新材料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9月,中國石化與天津市就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603億元建設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項目集群,包括天津石化南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試基地、光伏新能源等11個重點項目。
2021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迪拜研究院、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此后,中國石油日本新材料研究院于去年10月正式揭牌,瞄準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新材料創新高地目標發力。
“在此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成立了相應的新材料科技研究院,希望在這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我們要考慮如何發揮好自己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以及市場應用方面的優勢,開展研究開發,離開了這些就失去特色和優勢了。”吳青表示,“相信在一些大型企業的攻關發力和引領下,必將在整個石化行業產生正向反饋,有力推動我國整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記者 李玲)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