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泉萬匯綠態筑造:讓建筑成為環境的“調節器”
2023/4/18 16:24:0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3年是推進“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營造健康的建筑環境、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許多傳統行業轉型的方向。2023年是推進“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營造健康的建筑環境、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許多傳統行業轉型的方向。其中,建筑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產業之一,是中泉萬匯構建環境全產業鏈服務的重要一環。綠態筑造,是中泉萬匯首倡的新理論、新思想、新學科,將綠色、生態、零碳、循環的原則植入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建筑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影響生態系統,打造建筑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建筑模式。通過建設綠態城建、綠態建筑、綠態工廠、綠態園區等手段,致力于構建新型生活環境。
從“小空間”到“大環境”
讓建筑成為生態系統的“調節器”
人、建筑、自然是建筑發展的永恒主題。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建筑部門在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約占全球總能源消耗的40%和溫室氣體排放的33%。建筑業的綠色升級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相較于傳統模式側重于建筑空間內的舒適與便捷,綠態筑造強調建筑內部“小空間”與外部“大環境”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它將建筑融入大的生態循環圈,從整體的角度考慮能量流和物質流流動,將建筑設計、建筑建造與發展、建筑使用、建筑與環境的互動納入整個生態系統來考慮,從而改變能量流與物質流單向流動方式,使其趨向良性循環,讓建筑主動修復改善環境,成為環境的“調節器”。
在“小空間”的設計上,綠態筑造講究“少費多用”。例如,通過優化空間設計,打造建筑內部溫度、濕度、空氣、光環境、聲環境等健康微循環;通過多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浪費。
在“大環境”的保護上,綠態筑造注重建筑物與周邊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利用生態恢復、植被覆蓋、土壤修復、大氣防治等技術措施,減輕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從傳統建造到綠態筑造
讓建筑成為“生命體”
作為一種新理論、新思想、新學科,綠態筑造橫跨生態學、綠色建筑標準、可持續技術、數據分析和模擬等多個領域,需要建立一個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技術集群將之落地。
因此,中泉萬匯創造性地研發出由EAAI云平臺、技術平臺、運營平臺組成的環境ECO-AI系統。三大平臺有機組合成整體,又各有側重方向,形成了中泉萬匯獨特的技術集群。
聚焦綠態筑造,環境ECO-AI系統讓建筑、工廠、園區、城建等有了“生命”。EAAI云平臺充當起“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角色,通過數據采集分析,定位當地核心環境問題,以數字孿生方式進行實景模擬,提出環境治理方案和建造方式;通過自我學習、自我診斷、自我優化等方式,不斷提高智慧化管理和運營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建筑舒適度。技術平臺如同“骨骼”,以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基礎科學研究與土壤、大氣污染治理修復等應用科學技術為手段,實現建筑的綠色高效、資源節約。運營平臺則是建筑的“肌肉”,采用360度可視化物聯網系統、云直播、交互式3D電商等方式,引導建筑居民的行為,推廣可持續生活方式。
由此種方式打造的綠態城建、綠態建筑、 綠態工廠、綠態園區等,將成為新型的“生命體”,也將成為新型人居關系的試驗田和樣板區,真正做到“人與環境,幸福與美好共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