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著力構建“四化”體系推動文化旅游促進共同富裕
2023/4/19 10:34:16 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四川將抓好文旅融合發展作為省之大計、省之要事,對以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進行一系列探索實踐,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著力構建近年來,四川將抓好文旅融合發展作為省之大計、省之要事,對以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進行一系列探索實踐,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著力構建“均等化”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效。聚焦城市服務市民、鄉村服務村民,四川出臺《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推進全省圖書館文化館評估定級“補短板”,建成公共圖書館209個、文化館20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4083個、村(社區)綜合文化室33200個、志愿服務團隊2959個、志愿服務人數12.6萬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4個、示范項目8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62個,培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優秀品牌79個,支持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276個、補助資金9530萬元,培育形成巴蜀合唱節、“百舟競渡迎端午”“萬人賞月誦中秋”“千龍千獅鬧新春”“書香天府·全民閱讀”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動品牌,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夯實基礎。
著力構建“特色化”鄉建體系,促進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四川出臺《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行動方案》,加快跨鄉鎮、跨村片區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停車場、演藝場所等設施建設,推進中心鎮建設文旅綜合服務中心、鄉(村)史和社區博物館體系及省級示范鄉(村)史館建設。將鄉村非遺資源納入各級非遺項目保護目錄,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利用,組織文藝院團創演鄉村振興題材劇(節)目,建設并評選命名一批中心鎮(村)“天府鄉村大舞臺”。推動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55個,評選命名4批39個天府旅游名縣、2批天府旅游名鎮60個、名村60個、名宿18家,組織舉辦全省四季鄉村文化旅游節,助力實現“村美、人和、業旺”鄉村振興發展局面。
著力構建“多元化”產品體系,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四川挖掘特色文旅資源,突出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度假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業態,推動傳統觀光游向體驗游、度假游、健康游轉變,打造豐富四川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全省創建國家A級景區867家,其中5A級16家、4A級321家,居全國前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8家,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50個,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實行“清單制+責任制”機制,兩年多來推進1007個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完成投資7245億元;在全國省級層面首創財政支持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相繼打造121個文旅融合示范項目,省財政共投入11.1億元專項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1200余億元投入,文旅融合成效持續顯現、共同富裕物質基礎更加堅實。
著力構建“一體化”協同格局,推動巴蜀文旅走廊建設。川渝合作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文旅合作新典范。2020年以來,兩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召開6次聯席會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64份,成立合作聯盟27個,完成重點文化和旅游任務119項,實施川陜蘇區紅軍文化公園等8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近60億元。聯合舉辦展覽展示活動53個,相互推介精品劇目20余部,發布精品線路70余條,聯合承辦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第五屆川劇節、“成渝地·巴蜀情”等系列活動,川劇《草鞋縣令》《江姐》雙雙斬獲文華大獎,策劃推出“寬洪大量”(寬窄巷子—洪崖洞)、“解放碑和春熙路”等創意主題宣傳,促進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讓文旅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兩地人民群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