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期轉向現實 銅價呈現整體震蕩走弱格局
2023/4/23 17:10:57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季度,銅價整體呈高位震蕩走勢。受宏觀預期變化、國內強復蘇預期和美國經濟軟著陸預期影響,1月份,銅價先行下跌后快速拉升;2月中旬,滬銅主力合約最高上沖至71500元/噸。至一季度,銅價整體呈高位震蕩走勢。受宏觀預期變化、國內強復蘇預期和美國經濟軟著陸預期影響,1月份,銅價先行下跌后快速拉升;2月中旬,滬銅主力合約最高上沖至71500元/噸。至3月中旬,由于國內強復蘇預期遲遲得不到兌現,相關數據反倒不支持強復蘇,強復蘇退步到溫和復蘇,美國1月份就業與通脹數據強勁,美聯儲貨幣政策“鷹派”預期升溫,美元觸底回升;而硅谷銀行、瑞士銀行等相繼爆發危機,雖及時處置,但風險未消除,市場交易衰退,銅價最低下探至66000元/噸。隨后,庫存加速回落,現貨升水,LME庫存注銷倉單增加,再加上宏觀情緒緩和,銅價呈現整體震蕩走弱格局。
全球銅礦市場供應分析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礦山產銅2189萬噸,增量為75萬噸,增速達3.5%,而全球前10大礦企產量增量僅為8萬噸,增速為0.8%。由于全球銅礦主產國——智利在2022年的銅產量下降5.2%,智利國家銅業、英美資源在智利銅礦以及安托法加斯塔年產量同比均出現下滑,使得頭部礦企對全球銅礦產量增速造成拖累。
2023年1月份,世界銅精礦產量同比增長約3.5%,智利銅精礦產量增長了0.8%,全球第二大銅礦生產國秘魯銅精礦產量下降了1.6%,由于新的卡莫阿銅礦和其他銅礦新增或擴大產能,剛果(金)產量增長約15%。銅礦供應處于增加周期,但主導國家已經不是智利,而是秘魯、剛果(金)等國。
從干擾率方面來看,今年一季度,秘魯爆發抗議活動使得Las Bambas、Antapaccay、Cerro Verde、Constancia等礦出現減產;Grasberg因為暴雨停產,2月底恢復;Codelco和Antofagasta等運輸受阻,3月份,第一量子礦業公司與巴拿馬政府達成為期20年的銅礦開采稅率協議,很多其他礦山已經與勞工簽署了新的協議,干擾率有所下降。預計2023年全球老礦山折損量約在40萬噸。
增量方面,2023年,銅礦增量將主要來自紫金礦業項目、QB二期、Quellaveco礦山擴建、Oyu Tolgoi地下礦產量爬坡、洛陽鉬業KFM和TFM改擴建等。另外,Escondida銅礦移向高品位礦區生產、Los Pelambres銅礦完成海水淡化項目完工也會貢獻部分增量;紫金礦業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產能將提升至45萬噸;巨龍銅礦一期項目已經達產,二期預期在2024年底投產;Teck的QB2項目今年初投產;英美資源的Quellaveco銅礦項目正快速爬產;洛陽鉬業預計KFM銅礦今年二季度投產;Los Pelambres海水淡化和選礦廠擴建項目已經完成93%,預計今年二季度會投入運營;力拓Oyu Tolgoi地下礦開采工程項目,預計于2023年一季度投產。綜合來看,2023年是礦山的集中投產期,新擴建礦山的增量非常可觀,預計2023年全球銅礦增量為70萬~80萬噸。
從長期來看,銅礦供應增速不太樂觀,主要是因為銅礦資本投入不足。近幾年,銅價大漲未能有效提振資本支出,本輪的礦企資本開支恢復是從2018年的500億美元開始的,到2022年才達到620億美元,2023年預計將降至600億美元,而上一輪的銅礦資本支出高峰為800億美元~1000億美元。資本開支不足主要隨著開采成本的臺階式上漲,比如礦山品位降低帶來更高的開采成本、人力成本提高、合規成本提高、稅收談判等,銅價未能達到礦企的合意擴產價格。國外投行研究顯示,目前,銅的合意擴產價格約為9000美元/噸,而當下銅價未能持久站穩9000美元/噸一線,這意味著在目前的價格預期下,銅礦企業擴產意愿相對不足,未來的銅供給缺口要么需要通過漲價去彌補,要么需要通過廢銅等其他手段去彌補。因此,從長周期來看,全球銅礦增速在2023年觸及高位,自2024年后便會出現較為明顯的逐年放緩的情況。
從成本支撐方面來看,全球前10大銅礦企業中,大多數銅礦企業邊際成本受到通脹壓力的影響(包括柴油、炸藥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均出現同比兩位數的上漲。2023年,大多數成本要素仍然較高,預計2023年銅礦C1成本仍將處于高位。2020年以來,高通脹和運營表現不佳將銅邊際現金成本推高了36%,略高于6000美元/噸,而全面維持成本(AISC)估計為7000美元/噸。
全球精銅市場分析
根據ICSG統計的數據,2022年,全球精銅產量累計2567萬噸,同比增長3.5%,增量為85萬噸;2023年1月份,全球精煉銅產量增長約5.5%,由于產能擴大,中國和剛果(金)的產量強勁,這是全球精煉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今年以來,國內精銅供應情況好轉,1—3月份,精煉銅產量預估累計為271萬噸,累計同比增長8.3%,增量為22萬噸。
2023年,海外新增項目依舊較少,新增、擴建產能約30萬噸,主要包括塞爾維亞的Bor項目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的Almalyk項目。剛果(金)現階段正處于精銅新增產能釋放的周期,智利產量預計持平或小幅弱于去年,俄烏地緣政治矛盾則或影響俄羅斯精銅產量。2023年,Codelco將發往中國的長單溢價抬高至140美元/噸,在歐洲市場的報價為230美元/噸;歐洲最大的銅冶煉廠Aurubis向歐洲客戶收取貿易升水228美元/噸,海外精煉銅相對偏緊。
近幾個月,海外企業的干擾因素在不斷增多,Codelco此前稱考慮永久性關閉Vetanas冶煉廠;Chuquicamata冶煉廠從去年11月15號停產檢修,計劃檢修135天;韓國Onsan冶煉廠預計今年3—4月份大修。去年12月份,巴西Paranapanema冶煉廠申請破產;今年3月份以后,Gresik和Garfield冶煉廠即將進入3個月的停產期,這些因素的疊加將使二季度海外精銅供應難以恢復。從中長期來看,2024—2025年將是新增冶煉產能投產的高峰期,例如,自由港170萬噸/年銅精礦處理能力的雙閃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Kamoa 50萬噸“閃速熔煉一步煉銅”項目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并已開展土建工程;Adani集團的Kutch銅冶煉廠100萬噸銅冶煉項目I期50萬噸的雙閃銅冶煉廠計劃2025年投產。
國內方面,2023年新增產能有限,相比2022年有明顯回落。據統計,2023年,新增粗煉產能46萬噸,新增精煉產能56萬噸,不過2022年國內產能增長主要集中于下半年,爬產潛在增量將在2023年釋放,國內精煉銅產量增長將提速。其中,主要增量來自于大冶有色項目預估20萬~30萬噸的產量釋放和祥光銅業、東營方圓的復產,預計2023年國內精銅增量為65萬~70萬噸。
近幾年,受粗煉環節的制約影響,國內新增粗煉產能非常有限,粗煉環節擴張較精煉增長少,企業對陽極銅/廢銅為原料的冶煉產能更為青睞。2022年,大冶有色、新疆五鑫新增共50萬噸產能;2023年,中條山有色、白銀有色、煙臺國潤將新增共46萬噸產能,而且新投產的冶煉廠原料多以陽極銅為主。與此同時,2022年冶煉廠的檢修較多,國產粗銅產出水平下降明顯,從而使得國產粗銅加工費逆勢下行。2022年,中國陽極銅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長24%,至117萬實物噸。目前,粗銅加工費已恢復至1400元/噸,說明粗銅供應轉為寬松。2023年,銅精礦長協TC敲定在88美元/噸,上漲35%,冶煉利潤尚可,冶煉廠積極性較高,雖然二季度進入檢修高峰期,但檢修企業低于過去兩年,若檢修規模無意外擴大,則精銅產量將保持在高位。
從全球各地區精銅消費變化來看,中國消費占全球消費比重超五成;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消費平穩,占比高達三成。這些國家合計占全球銅消費量的80%以上。再加上東南亞等新經濟體和印度,基本上消耗掉全球90%以上的銅。歷史上,銅的需求增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1960—1973年,得益于戰后全球經濟快速發展,銅的需求增速高達4.8%,隨后長達20多年趨于低速增長。隨后,中國的崛起引領了銅的消費,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國的銅消費增量需求基本上就是全球的增量需求。2010年,中國銅需求只占全球的38%左右,目前,中國銅需求已經占全球總需求的50%以上。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自然回落,期待銅需求仍有快速增長已經不太現實,2014—2021年,中國銅需求增速已經降為1.4%。考察發達國家需求峰值的歷史數據,推斷2025—2027年將是中國需求峰值時間段,此后銅的增量需求將主要來自非洲、東南亞和南亞等地區。
全球銅市場需求分析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精銅累計消費2600萬噸,同比增長3%。2023年1月份,全球銅消費量為216.4萬噸,同比增長1.3%。2023年1—3月份,全球銅累計實際消費量為317萬噸,同比增長1.6%。
海外需求方面,歐美制造業PMI下行,表明海外制造業逐步走弱。美聯儲比較激進的加息和縮表路徑,美使得國房貸利率上漲,雖然2023年美國30年固定抵押貸款利率由高位小幅回落至6.45%,但仍遠高于2021年底3.11%的水平;房貸利率上漲會影響成屋銷售,2023年2月份,美國新建住房銷售折年數同比下降18.99%,成屋銷售折年數同比下降22.64%;房屋銷售又領先耐用品消費,美國汽車銷量和電子與家用電器類消費額均出現同比下滑。歐洲在高利率的壓制下,房屋和耐用品也將出現下滑,支撐點可能主要在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上。
國內需求方面,銅消費占全球比重50%,邊際變化將對全球供需平衡產生較大影響。國內銅終端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電纜、空調、汽車、房地產等行業。從銅的最終使用形態來看,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導電性,這也決定銅在涉及電力的新興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大數據中心等。2023年,新興的下游需求,如光伏、風電產業預計將保持高增長,新能源汽車隨著補貼逐年退坡,預計增速有所放緩,但隨著基數的增大,拉動作用仍然較為可觀。但是綠電消費對銅價的影響已被充分定價,后續應更多關注預期差。傳統的下游需求,地產行業在政策支持下預計降幅縮窄,特別是竣工數據目前表現亮眼,空調、電線電纜等與房地產市場關聯性較強,預計家電需求有所修復但幅度有限。
從平衡角度來看,2023年仍是銅礦供應高峰,但因一季度擾動性較大,銅礦增量有所下調,銅礦供給邊際增量80萬噸,精煉銅供給邊際增量77萬噸,需求邊際增長54萬噸。展望二季度,隨著擾動因素的減少,銅礦的產量或將如期釋放。精銅產量方面,國內雖進入檢修高峰期,但未超預期,預計仍維持高增長,海外精銅產量增速放緩。消費方面,國內銅需求將隨經濟穩步復蘇而正增長,主要受益于傳統行業中的房地產以及新能源板塊;海外隨著金融收緊放緩而降幅收窄,但預計復蘇斜率有所放緩。
從庫存角度來看,2021—2022年,礦端供應逐步緩解,冶煉加工費大幅回升,冶煉利潤可觀,但冷料等制約精銅產量,需求較為穩定,使得顯性庫存持續去化。2023年初,全球銅季節性累庫,但最高50萬噸,仍處于近5年同期低位;目前庫存開始去化,3月底已經降至40萬噸。從歷史數據看,二季度仍是庫存去化階段,但難有超季節性表現。
從資金持倉角度來看,投資基金一般是銅價大波動的主要推手,產業資金在關鍵時間推波助瀾,比如銅價觸及甚至跌破成本線,產業資金也會參與做多。近10多年來,銅價兩次大幅度的上漲,包括2016年、2020年的上漲,基金凈持倉都有大幅增加,其他時間持倉變動都很有限。(作者單位:一德期貨)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