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潛中西部、東北地區比較優勢 加工貿易“轉”出新天地
2023/5/15 12:21:46 來源:國際商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我國產業體系完整性和產業鏈安全穩定性面臨較大挑戰,外貿結構轉型也迫在眉睫。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我國產業體系完整性和產業鏈安全穩定性面臨較大挑戰,外貿結構轉型也迫在眉睫。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強化用工、用能、信貸等要素保障,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坦言,在貿易摩擦以及我國一般貿易快速發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當前我國加工貿易所占的外貿總比重已經降到20%左右。但這并不意味著加工貿易作用減小了,加工貿易在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產業升級、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融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王受文透露:“目前商務部正準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貿易健康穩定發展,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加工貿易內遷提速
為什么要進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學院副教授陳建偉向國際商報記者分析指出,這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源在于我國加工貿易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變化。從我國當前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要素成本上升和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繼續發展加工貿易的性價比已經非常低。因此,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符合產業發展降低成本和實現集聚經濟的一般性經濟規律。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表示,當前進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市場和投資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可以緩解貿易摩擦和出口壓力,提升我國加工貿易的競爭力。二是國內市場需求變化。一些傳統的加工貿易領域面臨著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的問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可以拓展新的產業領域,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三是提高產業升級水平。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可以促進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領域轉移,提高我國產業的競爭力。
據了解,商務部在2021年認定了首批13家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主要位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城市群的核心區域,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較好條件。
去年,工信部、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增強我國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充分發揮產業發展的戰略縱深優勢。
在地方層面,廣東在今年3月份率先出臺了《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隨后,粵東西北多市陸續舉行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的工作會議,各部門與地市配套政策快步跟進。根據部署,此次產業轉移還將形成14個省級配套文件、15個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實施方案。
“近年來,通過做好加工貿易承接地培育,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對接機制,我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數據顯示,2022年,中西部、東北地區加工貿易占全國加工貿易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9.4%,比2017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王受文介紹說。
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河北石家莊、內蒙古烏蘭察布、遼寧沈陽、安徽滁州、江西萍鄉、廣西玉林……日前,為持續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進一步發揮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引領帶動作用,商務部在地方申報和專家評審的基礎上,擬新認定15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新認定5家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新認定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名單中,石家莊市是河北省首個被認定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城市。而廣西在已有南寧、北海、欽州、梧州4個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后,玉林再度入選,這也將助力當地加速加工貿易相關產業集群的集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于產業轉入區來說是重大機遇,由產業轉移帶來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會在轉入區形成新的集聚經濟,帶動當地城鎮化、工業化和產業經濟加速發展。” 陳建偉說。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持同樣觀點。他表示, 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將為產業轉入區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等。此外,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還可以促進區域間的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對于產業轉入地區如何更好地乘風而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建議,一是全面充分理解支持政策,不斷加強與產業鏈移出方的溝通協調,深化招商引資等交流合作;二是在深入理解自身比較優勢的同時,在要素稟賦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鏈方面加大投入,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做好落地政策的接續和創新工作;三是在行業和企業層面做到精準施策,把產業鏈的東西合作扎實推向深入。
洪勇表示,產業轉入地區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發揮區域優勢,提高整個地區的產業鏈競爭力。同時,產業轉入地區也需要注意產業的可持續性,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絲路社會科學研究院產業發展部主任仇文旭強調,要吸引更多產業和加工貿易企業優先轉入,產業轉入區應全力建設打造新興“國際交通與貿易樞紐”城市,充分鏈接海外的市場與需求,吸引以市場為導向的中國產業加工貿易型企業入駐。簡而言之,在整體工業基礎設施領先于世界的中國,市場與海外資源才是“引鳳”所需要的“巢”。比如黑龍江哈爾濱正在建設對俄羅斯向北開放之都,新疆喀什也在努力打造鏈接中亞國家的樞紐等。(記者 邵志媛)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看虛擬電廠如何用好智慧綠電
- 下一篇:兩部門:做好節假日期間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