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數交所聯合普華永道發布金融行業數據要素研究成果
2023/6/16 9:21:55 來源:同花順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3月1日,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合普華永道舉辦“數據二十條”金融行業研討暨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雙方共同研究成果《數啟新篇,智贏未來——“數據二十條”對金融行業的影響與啟示》,探討3月1日,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合普華永道舉辦“數據二十條”金融行業研討暨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雙方共同研究成果《數啟新篇,智贏未來——“數據二十條”對金融行業的影響與啟示》,探討金融機構如何充分利用“數據二十條”政策紅利,發展“新要素”、共建“大市場”,從前臺、中臺、后臺多維度建設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和價值發揮,從而促進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發展。
從金融機構前臺、中臺、后臺多角度考慮,研究成果提出對下一階段建設方向的構想。從前臺角度來看,隨著數據使用場景和深度提升,產業金融、數據金融產品、公共數據應用等也將獲得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的契機。從中臺角度來看,數據風險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治理體系和外部數據管理將成為金融機構進行優化和改進的重要組成方面。從后臺角度來看,建立價值評估體系、探索數據資產入表制度,能促進金融機構借力數據、量化價值、持續發展。
在數據治理與數據資產生態構建方面,研究成果認為:一方面,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是金融行業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基礎,金融機構的數據資產管理需要促進數據產業發展和保證數據安全兩手抓,企業要主動應變,順應形勢,由內而外做好數據流通交易雙循環,做好企業數據資源和數據資產管理,實現企業數據內部流通(內循環),主動融入外部數據交易市場(外循環),并從“數據產業鏈條”來識別改進方向,提升數據供應韌性,建立良好的數據資產生態。
另一方面,數據資產是數據要素與數據產品的高級形態,在金融機構釋放自身數據價值,賦能數據要素市場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金融機構在參與數據資產生態的過程中,可圍繞“數據資源化、數據產品化、數據資產化、數據資本化”四化框架,通過自身數據資產管理體系,階梯式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對于金融機構如何積極響應新的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要求、融合內部數據資產化與外部數據要素市場,該研究成果從數據確權、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個方面進行深入解讀,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舉措性建議,主要包括建立保障權益、合規使用的數據產權制度;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彈性包容的數據要素治理制度等。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表示:“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當前數據正在經歷從‘資源’到‘資產’的過程。數據資產化產生的新交易生態、新價值體系、新商品形態,是未來實現普惠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