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高質公平的教育托舉殘障學子夢想
2023/7/21 10:09:39 來源:科技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2023屆碩士畢業生董麗娜被攙扶著走上講臺時,她還沒有講話,臺下就已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作為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董麗娜日前在畢業典禮當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2023屆碩士畢業生董麗娜被攙扶著走上講臺時,她還沒有講話,臺下就已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作為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董麗娜日前在畢業典禮上的一段精彩演講,打動了千萬網友。
隨著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殘障學子進入各類高校就讀,通過學習改變了自身命運,他們自信昂揚的風采也激勵著更多殘障學子不斷突破自我。這背后,是我國不斷完善的殘疾人大學生助學體系與激勵機制給予了殘障學子更多溫暖與支持。
高等教育惠及更多殘障學子
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已有近40年時間,從1985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高等學校招收殘疾青年和畢業分配工作的通知》開始,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便進入發展“快車道”,截至目前,我國已就殘疾人高等教育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完善的政策機制,大批殘障學子在政府、社會的各類關懷下成功進入高等院校,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解宏德表示,其中,普通高校錄取殘疾人數明顯增多,特別是被“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專業錄取的人數不斷增多。“十二五”期間,殘疾人被普通高校錄取人數為38289人,“十三五”期間被錄取人數為57477人,增長了50.11%。除普通高校外,殘疾人通過單考單招被高等特教學院錄取人數也明顯增多。“十二五”期間,殘疾人被高等特教學院錄取人數為6755人,“十三五”期間被錄取人數為9966人,增長了47.54%。
殘疾人大學生招生人數不斷擴大的背后,是普通院校殘疾人大學生就讀專業種類及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殘聯公布的年度數據顯示,在2014年至2021年間,我國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由18所增長至23所,殘疾人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斷提高,教育公平得到進一步凸顯。2014年,北京聯合大學獲批招收面向視力殘疾學生的中醫(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授權學科點,成為我國首個面向殘疾人招生的碩士點,填補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在碩士研究生層次的空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體系。
隨著殘疾人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殘疾人大學生就讀高等院校的專業種類也得到進一步豐富。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招收的殘疾大學生主要有聽障、視障、肢殘和輕度精神殘障等類別。招生專業則涉及藝術學、工學、理學、教育學及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相關專業。殘障學子就讀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與學生自身利益和未來發展密切相關,既需要考慮殘疾人大學生的殘障類別、能力素質,也需要為其畢業后融入社會就業進行考慮。因此,高等院校在設置殘疾人大學生就讀專業時,往往會根據殘障學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置。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教授蔣小艷等人的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為聽障大學生開設的專業數量最多,已達二十余種,包括視覺傳達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服裝與服飾設計等,涉及藝術學、工學、理學、教育學及管理學等學科。相比之下,視障大學生就讀專業則受限較多,本科生主要就讀于中醫學(針灸推拿方向)、音樂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其中多數從屬于醫學學科。而隨著我國科技事業不斷發展,諸如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相關專業快速壯大。此類科技類專業對殘障學子更加友好,在幫助他們更好學習前沿技術的同時,對其畢業后就業也有一定幫助。
建立完善體系與激勵機制
殘障學子受限于身體條件,在高等教育入學就讀方面,往往較同齡學子有先天劣勢。為了更好體現教育公平,讓高等教育惠及每一個有志學子,我國各級殘聯及教育部門已建立并逐步完善殘疾人大學生助學體系和激勵機制,顯著提升殘障學子受教育質量。
在招生考試階段,我國殘障學子目前主要有兩條途徑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一是參加全國高考,統一錄取,進入普通高等院校的普通專業與健全學生一起學習、生活;二是參加殘疾人單獨招生考試,進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設置的適合不同類別殘疾人學習的專業就讀。殘疾人單獨招生考試通常是開設殘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通過自主命題,對殘障考生進行單獨招考、統一錄取,是對殘疾人高等教育招生渠道的有益補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顯著推動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參加高考進入普通高等院校普通專業就讀的殘障學子,我國同樣給予一定政策扶助。例如,為了方便殘障學子參加高考,2017年,教育部、中國殘聯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中明確,教育考試機構應在保證考試安全和考場秩序的前提下,根據殘障考生的情況和需要以及各地實際,提供必要條件和合理便利。例如,要為視障考生提供盲文試卷、大字號試卷(含大字號答題卡);為聽障考生免除外語聽力考試等。
今年6月7日,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中學考點,漸凍癥少年廖文杰坐著輪椅,在考務人員和民警的幫助下,由父親推著他進入考場。并且,考場工作人員還提前將他的考場調整到了一樓,并為其設置了特制座椅,讓其成功圓夢高考。
在就讀階段,進入普通高等院校,與健全學生一起學習、生活,是許多殘障學子的夢想。近年來,我國在殘疾人高等教育中大力推廣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一方面可以讓殘障學子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能夠顯著增強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例如,作為殘疾人高等融合院校模范之一的天津理工大學,對構建面向聽障生的融合育人培養體系進行了持續的探索。2013年,其首創聽障學生參與健聽班級共同學習、跨學院聯合培養的“全納教育”模式,首批全納聽障學生于2017年順利畢業,且全部實現高質量就業,其中一名學生還通過研究生推免考試前往云南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殘疾人高等教育再上新臺階
過去近四十年間,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雖已取得跨越式發展,但同健全學子得到的發展機會相比,殘障學子在入學機會、就業水平等方面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面對制約殘障學子發揮自身潛力、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利因素,中國殘聯已有針對性地采取多項舉措。
眼下正值畢業季,就業問題是殘疾人大學生面臨的當務之急。中國殘聯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高校殘疾人畢業生達到31843人,創歷年新高。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主任賴偉表示:“與健全大學生相比,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仍存在就業穩定性差、職場融入難、社會接納度低等問題。”
中國殘聯將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加強與教育、財政、稅務、高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推出就業指導、崗位開發、“一對一”精準服務等一系列舉措。
例如,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等推出了“面向2023年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網絡招聘活動”專題頁面,可供殘疾人大學生瀏覽查詢、投遞簡歷和應聘工作,不少崗位都專門標注了“僅供殘疾畢業生”。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殘聯將所有在校殘疾人大學生信息導入殘疾人就業與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各地根據工作實際,為在校殘疾人大學生提供職業能力評估、職業培訓、實習見習、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幫助殘疾人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提升職業技能,增加實習和就業機會。
面向未來,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將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會同教育部制定實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其中進一步明確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要求;二是配合教育部等部門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組織力量完善殘疾人單考單招政策;三是推動普通高校落實融合教育要求,進一步強化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加強高校無障礙和專業支持體系建設;四是推動相關部門完善職業資格考試政策,放寬殘疾人入職門檻;五是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積極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招錄殘疾人,持續開展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六是加大力度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方便溝通交流。”(記者 都 芃)
轉自:科技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